【丹阳时评】让盲人出行“有爱无碍”

2024-05-10 15:23  

近日,一名盲童因路面盲道老化,感受不到地面凸起,边走边小心翼翼俯身用手触摸盲道的视频让不少人泪目,视频中,盲童在行走中除了老化的盲道,还随处可见停在盲道的电动车、汽车阻碍着他上下学,孩子妈妈在旁边悄悄跟着,保护着他,呼吁大家守护盲道,为盲人照亮前行的路。

根据中国盲人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中国视力残疾人数超过1700万,平均每80名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视障人士,盲人数量居全球第一,但如此大规模盲人数量的背后,盲道建设和使用却是问题层出。在不少城市道路,盲道形同虚设,破损、中断、被占压等问题非常普遍,作为盲人“生命线”的盲道在不少地方似乎一直很“忙”。

常人其实很难想象,被上帝摘掉视觉感官的人,生活有多艰难,我们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走路吃饭,在他们那里,都要当成一门复杂的功课来学。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上,也体现在对弱者的态度上,尤其是对少数群体和弱者的利益关切,让盲道不“忙”,是大家应该为之共同努力的事情。

让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市政统筹、合理设计是前提。几十公分宽的极窄盲道已然是被压缩到极致的行走空间,就在这逼仄的道路上,仍然会存在地桩与盲道并存、盲道尽头是水沟井盖等问题,阻碍着视障人士通行。盲道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市政部门在规划建设时应立足于城市空间规划整体布局,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政府部门要从“心”出发,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以“服务者”的身份推动盲道设施的社会公众治理。盲道的建设需要立足视障人士的需求,最了解盲道设施缺陷的是真正需要使用的人,要把视障人士纳入到公共治理的主体中,把最主要的发言权还给视障人士,只有在盲道设施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感受,才能让盲道设施更人性化,让城市建设更有温度。

让看得见世界的人也“看得见”盲道,宣传普及是核心。盲不仅是盲人在视能上的缺失,也体现在正常市民对障碍的视而不见,在此前的一项随机调查中,有超过81%的市民了解不详细或完全不了解盲道,这是盲道难以实用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盲道上堆积杂物、随意停车等现象屡禁不止。社区、街道应积极开展盲道知识宣传,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市民对盲道设施的认知,才能有效增加视障人士对盲道设施的使用有效性。同时,市政部门在盲道完工后,应及时增加醒目明晰的标识,或在盲道砖旁每隔一段标注类似于“盲道不可占用”的印刷字,既是盲道的宣传,也能起到提示警醒的作用。

让盲道使用有“售后”,合力参与是关键。在现行的城市管理规划中,未设置专门针对无障碍设施的检查部门,使盲道设施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维护,视障人士无法使用盲道,也没有地方反馈。政府部门在保障普通市民生活权益的同时,需要更加细心地关注到视障人士的存在和需求。政府部门要带头构建监管和维护机制,及时针对视障人士使用盲道设施的第一感受作出调整,是解决盲道设施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应进一步加强网格巡查,利用网格化巡查优势,定期对辖区范围内重点区域、主要盲道破损、不连贯现象进行实地排查,做到巡查发现准、底数掌握清、协调处置快,让盲道真正实现“帮盲”功能。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问题反映渠道,让看得见问题的群众发现问题后能及时反馈,让盲道不再成为城市管理的“盲区”。

保障盲人的出行安全,让残障人士像健全人一样在大街小巷通行无阻、融入社会,不是残障人士的特殊福利,实际上事关每个市民的基本权益,从心出发,让盲道无碍,让看不见缤纷色彩的盲人,看得见爱!

作者:枝江市七星台镇人民政府 周雪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