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围绕第十五个联合国中文日主题,一场生动的非遗体验活动在橘子洲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上演。来自27个国家的132名中南大学国际学生齐聚非遗馆,感受非遗的魅力。在此之前宜昌也开展“探寻峡江文脉,打卡宜昌非遗”“非遗守艺人”活动。充分展示宜昌市非遗特色旅游,不断提升宜昌非遗的社会影响力,促进非遗开发利用,助力非遗活起来、火起来,也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活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增进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也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当好保护者筑牢精神家园。千百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如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节日、传统仪式和生产生活知识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华夏文明的标志,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更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切实保护好这笔宝贵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当好引领者凝聚前行动力。党员干部要带头挖掘和保护非遗,走进大街小巷,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了解传统戏曲、民族舞蹈、民间美术、乡村风俗等非遗文化。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政策、资金、法规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研修培训、实地展演、直播交流等方式,为手艺人提升技能、艺能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通过短视频、宣传片、非遗进课堂等方式,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了解和情感,吸引有热情、有潜力、有特长的青少年加入到非遗传承队伍中来,确保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当好传承者引领健康生活。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接稳传好非遗保护传承的接力棒,要注重激发青少年对非遗的了解、认同和热情。近年来,各地高校和中小学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云南大理。当地建成13个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每年开展进校园活动达40多场次;在河南师范大学,非遗进校园活动已坚持了19年,越来越多青年学生被非遗的魅力感染,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这无疑是一种双赢。青少年收获了更多非遗文化的滋养,非遗传承也有了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我国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如今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非遗就能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枝江市顾家店镇人民政府 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