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公交说新语,车轮滚滚向未来

2022-07-15 11:37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宜昌公交建企50周年庆活动火热举行,活动现场那生动的画面、感人的场景、翔实的历史资料打开了宜昌人民群众的时光宝盒,点燃了群众记忆深处的光阴之烛。

1972年7月2日,1路线首班车一声清亮车笛声,正式掀开宜昌公交的历史序幕。到如今,50年风雨兼程,宜昌公交从1条线路发展到88条线路,从1台车发展到787台车,从292名职工发展到1825名。50年岁月更迭,宜昌公交服务范围从中心城区向东边辐射到东部未来城、西边夷陵区、北边高新区、南边点军区。50年跌宕奔跑,宜昌公交全年服务乘客1.16亿人次,年营运里程3500万公里,相当于围绕地球赤道跑875圈。现如今,以BRT快速公交为主骨架、“1走廊+N支线”非对称“鱼骨式”运营模式的宜昌公交,更是开创了国内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的先河,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大动脉。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是联系社会生产、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支撑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2020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阐述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则。根据白皮书,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稳步推进。不止宜昌,北京、海口、杭州等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新时代公共交通,促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

强力提高安全系数,打造安全公交。公交是城市发展、市民出行的最基本需求。不过,“行”并非简单的出行,而要行得安全、行得放心。强化安全理念,渗透在每一环每一扣。坚持全生命周期,按照“安全、舒适、绿色、智能”标准生产制造车辆;完善公交车安全设施、加强驾驶员培训、开展公交车上防范逃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文明疏导能力;根据不同道路、不同交通情况灵活调整、合理安排公交车次、发车频率,避免因超载而引起不必要的意外发生。环环相扣、提高安全系数,将交通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人为本促软实力提升,打造舒适公交。从过去“要想富,先修路”的号召,到各地铺路架桥、从点到线,再到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强劲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前提下,决定其发展水平的“软实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城市规划、线路设计、出行环境、站台设计、车厢设施等方面以人为本,细微处着眼,展现人文关怀。从车厢内舒适座椅到空调移动电视加持,从站台爱心专座到智能化电子站牌,从线路交叉融合到合适距离设点,优化公交服务,为群众公共出行赋能,增添更多幸福感。

将心比心规范公交新规,打造文明公交。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进步的标志,公交车厢更是一座城市的“流动窗口”。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也应着力培育公交文明,点亮公交文明之灯。制定《公共汽车乘车守则》,对乘客安全文明乘车行为提出新要求,也给公交不文明行为戴上“紧箍咒”。

当然,在规范行为时,也应具有人文关怀。从不能携带宠物和活体禽畜上车到导盲犬、扶助犬除外;从禁止车厢内饮食到婴儿、病人除外;有力度更有温度,在点滴间涵养文明之花,打造人性化文明交通,助力社会文明风气形成。

与时俱进升级发展,打造智慧公交。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窗口,公交系统的发展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发展潜力息息相关,大力发展智能化公共交通也是现代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一部手机,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人、车、路汇聚一网,“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保障绿色出行,提升通行效率。利用科技的力量,打造智慧公交,让群众安心出行、便捷出行,共享社会进步成果,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改善民生,交通先行。面对渗透到群众出行方方面面的公共交通,既尽力而为,也量力而行,做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让公交在新时代“说”新语,助力城市发展与治理更上一阶,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一起向未来!

作者:枝江市陈晓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