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让低头多一些思考 提高课堂参与率

2024-04-09 15:28  

“参与率”百分百的高校课堂你见过吗?近日,南昌大学教师陈俐在赣剧艺术鉴赏课程上穿戏服、耍花枪、投水袖的消息不胫而走,原本冷门的课程突然爆火,让容纳200人的教室直接“爆满”,把老师“吓得”课前不敢进教室。视频一经上传,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不少网友点赞,“如此有趣的课堂治好了我多年的‘软脖子病’。”

当前,我国教育普遍存在“前紧后松”的情况,小中高呈现高压态势。一旦进入大学,升学压力骤减、老师和家长缺乏监督,加之受到学校课程安排、授课老师能力水平以及智能电子设备普及等因素影响,使学生在高校课堂中的参与度较低,“低头摸鱼”已经成为高校课堂的普遍现象,让本该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被迫”搭台唱起了“独角戏”。

提高高校课堂参与率,对高校长远发展和人才培育都有着积极作用。其一,能促使老师把课备充分、讲精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和语言,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其二,能让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好地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其三,高校能以此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为社会培育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更快、更高质量地发展。

事实上,让高校课堂摆脱“低头”困境,提高课堂参与率并不是最终目的,相反,它只是一种“形式”。而如何通过这种“形式”,让高校成为研究前沿学术、培养社会人才的高地,而不是课堂上讲好课就一走了之的“临时授课点”,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增强授课水平,是打造学术和人才高地的根本保障。教师要更加科学、全面、系统地备课,在课堂上教学要做到心中有数。虽然高校课程中涉及许多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但可以采取交互式、探讨式教学,少一些“试想一下”,多一些“实验一下”,将学生从教学“局外人”变成“参与者”,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外,针对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建议发挥好“名师共享课堂”的示范效应,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主动学习,是打造学术和人才高地的长久之策。一方面,要积极帮助学生找到自身感兴趣的学科和领域,并开设与社会发展现状相符的实验课、实习课、社会实践课,强化结果导向,为学生提供实践创业平台,帮助学生将“学习指数”转化为“成果指数”。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采取“脱机”自习等举措,每学期按照“脱机”自习的时长为上自习的学生排名,并进行积分。同时,设置专门的奖励政策,通过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不断激发学习内生动力,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自制力,为高校发展提供长足保障。

高校是培育社会高层次人才、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尤其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兴未艾的关键时刻,显得更为重要。让低头多一些思考,提高课堂参与率,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好融入社会,也能让高校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

作者:枝江市董市镇黄金村 王晓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