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悲情营销”莫让善良被摆拍“消费”

2023-10-12 10:05  

近日,来自四川凉山的会理石榴因“卖惨营销”引发关注,一位前期在网络上引起无数关注和同情的卖石榴的9岁男孩和奶奶面对媒体发声,表示自家并没有种植石榴,瞬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相似的情节,有着不同的版本,手举农产品的年幼孩子、拭泪的老农、望果兴叹的大妈、满目沧桑的老人……卖货主播利用他们的淳朴,搭配着精心设计的文案,来呼吁大家爱心购买,实际上很多老人都不清楚,这些视频的拍摄目的和用途。卖惨式带货、编造离奇剧情博关注带货、利用同情心套路带货,不少博主靠“演”赚的盆满钵满。可实际上,这种营销的背后,不仅损害了果农的整体利益,也割裂了果农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纽带。

据四川官方回应,当地石榴并未出现滞销,而卖货主播们传递的石榴销售困难的不实消息,不仅影响了当地农产品声誉,也打压了水果市场的价格,使农户的预期收入降低,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农产品市场交易秩序。另一方面,这些带货主播为了流量不择手段,不断地试探我们对弱者的同情,无下限消费大众对贫穷的信任,会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变得求助无门,让真正卖不出石榴的人更加没有销路,而当你满目都是这些虚假信息时,便会对真实的故事心存疑问。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已经开始去伪存真,近日抖音平台发布了第二季度安全透明报告,处置了9000多个伪公益内容的账号,其中包括虚假助农、摆拍慈善等类型。对于形形色色的“悲情营销”行为,互联网平台是第一关口,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处,更要加强事前资质审核与监督,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多措并举推动农产品信息公开透明,解决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助农信息真正惠及广大农民。

营销不是浮夸的表演,“悲情营销”也不是肆意捏造悲剧故事来欺骗消费者的感情,商业活动应有底线思维,坚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用健康手段创新营销,不要让消费者的“真情”为“做戏”买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雪梅(宜昌枝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