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湾村:小田并大田 并出丰收年

2023-10-16 16:37   枝江市融媒体中心  

枝江融媒(记者 谢阳 向慧)仓廪实,天下安。耕地保障是粮食安全生产的根基,只有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才能扎实推进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七星台镇董家湾村大力实施“小田并大田”,将零碎田块统一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七星台镇董家湾村,一块500余亩连片成方的农田格外显眼,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转眼间变成金灿灿的稻谷,田间一副喜人的秋收图景。而在以往,这些田块大小不一、种植水平参差各异,产量也低。

董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甘真龙介绍:“以前,田地分散在各家各户,一户有五亩田大概都分三个地方,比较零碎,你种三垧田我种五垧田,基本上没有什么收成。”

零碎的田块,惨淡的收成,让老百姓和村干部都忧心忡忡。

甘真龙坦率地说:“百姓的需求就是怎么把田价值提高,但是没有好的方法,有的老百姓就把田荒了,有的老百姓就把田租给种植大户。”

为了整合零散地块,提高农田价值,村里多次召开湾子会共同商讨田地管理办法。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把田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进行标准化种植。

甘真龙介绍,所有的田集中以后,先给底价400元租金,以前他们都是200元租给别人的,每亩产值的利润给他们百分之十的股。在经营上我们全部搞成六统一,统一先把田集中,统一种植,统一播种,统一收割,统一分配,统一监测。

通过整合零散地块,实施科学种植、现代化管理,把过去种植产量低,很难承包流转出去的土地摇身变成了“肥田”。

村民张家才说:“原来种田都是混在一起没有什么规定,我想种麦子,他想种菜籽,他想种玉米。改了之后就统一了,现在的收益肯定大些。”

董家湾村的小田并成大田后,统一形成机械化种植模式,把有机械的人组织成机械队,有种植能力和经验的人组织成劳务队,不仅解决了部分老龄劳力无力耕作的难题,而且做到了人尽其用、物尽其用。通过“小田并大田”,促进细碎田块增产增收的做法,表面看是简单的重整与合并,实际形成了“1+1>2 ”的叠加效应。

荆州金农达农资公司负责人张元介绍:“全程通过机械化飞防统一管理,种植技术上尽量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投入大量生物有效菌肥,改善土壤的环境。目前来看产量还是比较可观,有的标亩有一千四五百斤,差点的地方也有一千二三百斤,我们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倒伏。收的谷子统一归仓,作为加工企业,专业的品种就不会混仓,谷的价格就会卖得更好。

今年是董家湾村“小田并大田”后迎来丰收的第一年,据测算,全村水稻产量70万斤,收益84万元,村民一亩田增收300余元。接下来,董家湾村将继续探索虾稻共生种植模式,实现“一田多收”绿色生态循环种养殖,助推农户增产增收。

(责编 赵雪如 审核 袁定平 龚春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