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枝江》——我的旗袍我的中国红

2019-02-04 10:43  

枝江人民广播电台首档朗读节目

《悦读枝江》


《悦读枝江》是一档电台朗读节目,由枝江各个领域热爱朗读或喜爱写作的人士,为大家阅读、分享叙说枝江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物华天宝、乡愁旧事的美文。




欢迎收听

08:10 15:00 17:45 20:00 22:15

调频94.9兆赫

期待您就是下一个朗读者!

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每个女人都过关于旗袍的遐想,或端庄优雅,或古典秀美,或摇曳生姿。而在异国他乡,适逢春节,一名温婉可人的女子总爱身着中国红的旗袍,寄托乡愁、慰藉思念:“且不说飘扬的五星红旗庄严的色,也不论国徽那炫目的泽,单是那缠缠绕绕、盘根错节的中国结啊,早已把游子的心绕进了中国红里。这红,已经固化为独具东方魅力的‘中国红’,更是我们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

我的旗袍我的中国红

作者  程江华     朗读 梧桐

除夕,我穿了黑色重缎真丝的高领无袖及踝旗袍,配上粉红长丝巾。朋友说,过年应该穿中国红旗袍才更喜庆。翻遍衣橱,找出一件曾经在舞台上穿过的大红改良旗袍,在新年这一天穿上。

是的,我说过,这些年每个春节我都会穿旗袍,不论身在何处,中国年要有中国味。我喜欢旗袍的中国味。中国红的旗袍就更有中国味儿了吧。

此时,北岸飞雪,素年锦时。南岸日暖,旗袍正当时。时光深处卷帘,看红尘潋滟,四季更替,阳关三叠。想这小女子,着媚旗袍,撑油纸伞,彷若从旧时光施施然来,袅袅娜娜,娉聘婷婷,旖旖旎旎,行走于浮世流年,行走于江南烟雨,行走于十里洋场,行走于赤道风尘,静谧了岁月的喧嚣,氤氲了时光的沉香。收获一个人的如莲时光,享受一个人的诗卷年华。

即便做着如此美梦,然,Kyneton古老的小镇没有华人常住居民,没有旧时光和油纸伞,没有江南烟雨和十里洋场,更没有中国年的味道。身着旗袍的我,只能游走于小镇的大街小巷,却给异国平添了一抹亮色,似乎也分享了家乡的喜庆。

我的红旗袍,无袖不过膝的红缎旗袍,似乎是量身而做,我庆幸这些年我还未放纵自己的形态,偶尔还能装饰出丰腴曼妙的身姿。呼之欲出的中国红,华丽而明媚,热烈而又内敛,似乎与每一寸肌肤都相呼应,把久经生活磨砺已经渐失光彩的皮肤也映衬得回复了些许亮丽。领口到前胸斜开着三个做工精细的花型盘扣,那密实细巧的盘扣,像一把把细细的锁,把异乡的槐香风尘遮起,把故国的青梅旧事藏起。精致的立领如深宅大院的乌漆大门一般裹住脖颈,裹住了低过眉眼的期盼,裹住了渲染时光的皱纹。

旗袍腰部装饰一块菱形图案,细看,是龙的图案,似是旗袍灵魂的图腾。

旗袍的红,又称大红,绛红,应景的说法是中国红。恰巧近日在美文共享平台上看到一文,写到: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

这些说辞于我太过高端了,我只是想起了喜儿的红头绳和新娘子的红盖头,想起了大门前的对联和串串鞭炮,想起了幼时的红肚兜和本命年的腰带……我还想起了秧歌舞的红绸带,想起了中国结……

这红,来自幼时的记忆,来自故国故土。是在“身如束帛气如雷”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中“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火红气息吗?那般的热闹喜庆。是“照室红炉促曙光,萦窗素月垂文练”的暖室清月之夜晚吗?那般的情深缘长。是拥有“朱唇一点桃花殷”的樱桃小口和楚楚动人的“红酥手”的女儿在香闺深处“剪烛西窗”的羞涩吗?那般的风情万种。还是“红袖添香”、“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的风情?那般的醉人魂魄。抑或是妈妈左手无名指黄金戒指上绕着红丝线的平实?那般的踏实温暖。

在外面游走的时间久了,常常会把那颗浮萍一般的心氤氲在古旧迷离的彷徨里。唐人街的牌匾,斑驳得只剩下中国红的色彩,却依旧抚慰着黑头发黄皮肤的思念。且不说飘扬的五星红旗庄严的色,也不论国徽那炫目的泽,单是那缠缠绕绕、盘根错节的中国结啊,早已把游子的心绕进了中国红里。这红,已经固化为独具东方魅力的“中国红”,更是我们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

我穿着中国红旗袍,带着中国味儿,带着魔都范儿,在墨城古老的小镇游荡,在街边的咖啡座驻足,在飘香的pizza店回眸。时而顾影自怜对橱窗忐忑,时而低眉浅笑惹繁花莞尔。红色裙裾扫过一众眉眼,高跟鞋清脆的笃笃声,散发出的悠幽气息,略过了输赢,释放了婉约,放过了执着,静美了岁月。

故乡春来的时候,小镇的夏也走到荼蘼,看得见尽头了。院后青梅晚,荼蘼早。堂前飞絮急,海棠小。春水盈盈音期悄,秋云漠漠知芳草,谁家女子妖娆,谁家俊郎寂寥,天高云淡,惊鸿一处照。春未绿,人渺渺,杏花柳岸,何时春晓?秋未至,思昭昭,枫红桂香,何处秋闹?两处沉吟,佳期难设,远山淡云绕,往事忆多少?唯有深藏着,我的中国红旗袍。

作者简介

程江华:笔名行悦,澳大利亚维州华文作家协会理事,悉尼雨轩诗社总编。枝江市七星台镇人,现生活于墨尔本。她自称“一个出身幼教的伪文青,一只往返于南北半球的候鸟,是一枚附庸风雅的伪小资。”她的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宋词婉约的味道。

(责任编辑:石青)

投稿邮箱:yunshangzhijiang@163.com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