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30日抵达南极中山站以来,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将考察物资及设备陆续运抵位于南极冰盖边缘的内陆考察出发基地,科考队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物资清点、整理和科研设备测试等工作,为出征南极大陆腹地做准备。
按计划,两支内陆考察队共37人将于本月中旬出征南极大陆腹地,为期约50天。由16人组成的昆仑队将奔赴位于南极“冰盖之巅”的冰穹A地区,开展天文学、冰川学、测绘学、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21人的泰山队将完成中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泰山站的二期工程建设工作,创新性地在冰下建造相关设施。
记者12月8日搭乘雪地车来到距离中山站约5公里的内陆考察出发基地。基地中井井有条地摆放着大量考察物资及装备,第35次南极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康世昌等20多名队员正做着各项准备工作:有的在组装用于泰山站的能源仓,有的在安装用于内陆考察运输的新式雪橇,有的在整理直升机吊运来的科考队固定翼飞机使用的航油,有的在进行科学仪器设备的调试……
来自宝钢工程技术集团的队员正在组装用于泰山站的能源仓。此次需要安装的21个能源仓中,8个在直升机吊运的重量范围之内,可以整体运输,不需要重新组装。另外13个能源仓的组件则由直升机从“雪龙”号考察船上分批运至出发基地,经组装后,再用雪橇运往泰山站。
记者看到,昆仑队队员、武汉大学南极测绘中心的杨元德正在用雪橇运输重力观测仓。重力观测仓可用来测量南极冰盖内陆地面观测点的绝对重力,为极区测绘工作提供重力基准,也为中国开展南极内陆航空重力测量提供绝对重力基准。
面积达14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被平均厚度达2450米的冰雪覆盖,犹如戴了一顶巨大的“帽子”,这顶“帽子”被称为冰盖。位于南极冰盖之巅的冰穹A地区,不仅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区域,也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南极科学研究的理想地点之一。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郭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