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第八期 中药饮品出圈是真养生还是提价噱头?

2024-10-22 15:36  

《丹阳时评》第八期

中药饮品出圈是真养生还是提价噱头?

一段时间以来,中药餐饮持续升温,从中药面包到中药奶茶,从中药咖啡到中药冰淇淋,各种中药食品层出不穷,希望通过中药食品进行食补养生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有数据统计显示,18岁至35岁的年轻群体已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占比高达83.7%,“药食同源+滋补类食品”成为消费新宠。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中药食品的粉丝后,也有不少网友提出疑惑:中药融入餐饮,是否真的像宣传的那样,吃了更养生、更健康?

本期《丹阳时评》作者林川提出了他的观点,中医文化与当代潮流结合成新的养生方式无可厚非,但需注意其专业性,更要警惕无良商家借噱头扰乱中药市场的正常秩序。

林川、心怡带你一起倾听、交流。

在不少甜品店和饮品店,包装袋上画了人参的吐司里面真的含有人参;本草咖啡、养生茶会搭配茯苓糕、姜糖饼等茶点,有些店内还有中医医师为消费者把脉给出消费意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30个主打中药或草本养生的茶饮品牌,号称“新中式草本茶饮”;在装修上,门店常使用药材、药罐、药柜、穴位图等中医元素。在社交平台上,各种关于中药奶茶、中药咖啡、新中式养生茶饮店的短视频和分享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决明子、茯苓等成了奶茶、咖啡的最新“伴侣”,中药茶饮精美的摆盘和店内中国风浓郁的氛围感更是成了时尚博主们的新素材。

近些年国潮的崛起、年轻人对于传统医学的认可以及对养生需求的增加,是中药饮品能在今年火出圈的前提。此外,中药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神秘感,也给了消费者一种全新的体验,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社交传播需求。在中药餐饮持续走俏时,也有质疑的声音传来:中药能够随便添加到食品当中吗?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些中药材也被视为食材。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食药物质。并且根据《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食药物质是指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质。另外,我们在日常烹饪中本就大量使用了药食同源的香料比如肉桂、当归、枸杞、胡椒等,只要添加到食品中的中药材是符合规定的,不必过度担心。

但是,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每种药物的偏性不同,每个人体质各异,适合的配方也不一样。即便是看起来相似的身体表现也可能有不同的体质。中医本就讲究“千人千方”,商家想要在出餐快、味道好的同时还兼顾专业性、适配度和健康是非常难的。目前很多新兴的中药食品更多以宣传养生观念和文化认同为主。另一方面,虽然时下流行的中药食品中确实加入了一些药食同源的东西,但很难达到像中药一样的作用。就算配方对症,但是靠一杯奶茶里面的微量中药成分就想养生,恐怕要每天喝几公斤也未必能达到其预期效果。中药餐饮不等同于药品,消费者还需要保持理性。

中药餐饮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养生方式,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养生思路,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扩大了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新的结合。

中药餐饮市场目前发展势头正盛,但市场中也的确存在一些商家以此为噱头借机炒高价格,部分产品除了质量存在问题之外,还出现宣扬所售食品具有治病功效等乱象。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健康食品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如何引导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有关部门可以要求商家在店内详细注明配方的偏性、常见的副作用以及适宜人群等,也可以借机大力宣传传统医学,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让消费者能够辨识哪些是真正的中药养生食品,哪些只是借助中药概念炒作的商品,让公众理解中药的功效和局限性,避免盲目追求和误解。中药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传统文化的发展,也确保消费者在追求健康生活的同时,得到真正的健康。

《丹阳时评》一期一会,邀请您一起倾听、思考、交流。

投稿邮箱:603956287@qq.com

主播:尹艺、严心怡

责任编辑:石青

审核:袁定平 龚春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