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枝江》——中秋月圆 梦回老家

2024-09-09 08:27  


中秋月圆 梦回老家


作者:梁春云

朗读:心怡

中秋人团圆

昨晚我做梦了,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刚到高台子脚下,就感觉到家里的热闹气象。我兴奋不已,赶忙登阶而上,来到门前,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高悬的圆月发出明亮的光,正好朗照着整洁的稻场,父亲在月下给几位亲友边斟酒,边说道:“不要客套啊,这菜啊,都是自家种的蔬菜,自家养的鸡鸭,自家喂养的土猪,随便吃点家常菜啊!”

“嗯,这个好吃,那个筋道,这酒度数高,但爽口,不哽喉……”

亲人们兴致正浓,我在一旁静观,餐桌上袅袅散开一股热浪,那是猪蹄火锅里冒出来的。家乡人信奉中秋佳节吃猪蹄火锅,寓意亲人团聚,走得勤勉。我掏出纸巾,擦干嘴角溢出的口水。

我径直移步堂屋,几位伟人的端庄头像画,在中堂上一尘不染。画的上端,直贴高堂顶部,直抵房屋檩条,我仰视着,沉思着:阴晴圆缺都休说,聚散浮沉尚已知。人生的起起落落,正是垒叠厚重生命的基石。

堂屋两旁的厢房里,分别立着一个长方体,是父亲用竹竿做成的,里面归置旧物,外罩乳白色纱帘,变得整洁一新了。平整的四角,飘逸下来,微风吹拂,纱帘轻摇漫舞,如仙女翠袖抛新月,神龙朱颜惜落晖的景致。更令我欣喜的是,里面安装了父亲自制的中秋花灯,时而有中秋快乐四字若隐若现,时而有星星点点闪烁。这是在人间辉映皎洁的月色吗?

这里没有多么的金碧辉煌,却是我心中的琼楼玉宇!

我推开后门,一阵儿的“簌簌”声响起,是秋风在竹林里来回踱步呢,它慷慨得很嘞。“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那起早睡晚,对着竹林“学子”练胆量的老师,如今已桃李满天下了吧?

那源源不断地为延续家里的炊烟,为营造冬暖夏凉的天然氧吧,功勋卓著的杨柳、榆树、泡桐、樟树、栎属、核桃、桃树、桑树……在“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里,那枝枝丫丫依然繁茂着、葱郁着呢!

那桂花、荆条花、鸡冠花、长春花、乒乓球花、一帆风顺、绿萝,白的、红的、粉的、黄的、绿的、橙的花儿……幻影成一个个笑脸,直直地盯着我。这甜甜的、美美的笑,印刻于脑海。没有剧本,没有导演,不用化妆,不用彩排,它们正按照自己的心性,你唱罢来我登场,表演着品质纯良的“连续剧”,缤纷着优美精致的绝技。

“地道的家乡鸿福老字号哦!”

“外酥里嫩,温润香甜。”

哦,这香气,从前后门对流穿透而来。客人们正围桌而坐,享受中秋团圆饭后的茶点。

月下品茶,尝鸿福酥月,别有一番风味。

酥脆的外壳有时会掉一些碎末,客人们便用稍感油腻的包装纸接着,还时不时地你一言,我一语,互道福寿无疆。

客人们不时地点头,耳语一番:鸿福手工精做,外形褐黄,凸凹有致,分别配有美好寓意的“福禄双全”“福寿绵绵”“福寿康宁”的烫金字样。这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烫金字,在暗处就金晃晃的,白天喜人眼球,夜晚与月色碰撞,发出闪闪的微光,似乎在说:“除了鸿福酥月,我们家族繁衍生息,什么蛋黄莲蓉、五仁坚果、陈皮豆沙、碧玉翡翠,只要保留百年老味道,就一定经久不衰,世人会永存记忆的。”

一阵儿一阵儿的秋风,奔着高台上香喷喷的茶点而来。台子半坡的杂树,经不住风的推波助澜,借助月色的威力,左右摇晃出斑驳的疏影,晃荡于父亲的脑门,见那日渐稀疏的寸草,我自岿然不动,又斜伸到父亲渐瘦但硬朗的脊背,使得平整的稻场空地,有一个拉长的影子。父亲挪移到客人身后,一次次添水、奉饼,这影子也在客人身后缓缓地转悠起来……

我的梦就此中断,恍兮惚兮,却早已泪眼朦胧。

相隔上次回老家,已有一年半时间。曾经有多少次梦回老家,梦醒后都是泪湿衣巾。

从月缺至月圆,那思念像淅淅沥沥的秋雨,从天上黏着地下,由飘渺的细雨汇聚成势不可挡的雨柱,倾泻而下……

中秋临近,我对亲朋的思念与日俱增。那思念又像七八岁孩童往上窜生的发丝,缀满前额边缘至后颈下缘,一缕缕、一圈圈、一层层,毛茸茸的,理也理不顺。

寻珠成独步,掬月正当时。祈望我远方的亲人和朋友,长生带月,福寿齐天……

作者简介

梁春云,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担任《东栏弄雪》主编、《百姓作家》杂志副主编和多部书籍副主编以及《中国乡村》中乡美驻河南基地副主编。已出版散文集、评论集、诗词集七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