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枝江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路径
助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枝江
相关工作经验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的
国家级权威期刊
《司法所工作》宣传推介
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路径
助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枝江
近年来,枝江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调解工作制度机制,创新建立“五调”工作法,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持续强基固本,基础保障不断夯实
强化调解组织建设。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健全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成立市人民调解中心,8个镇(街道)、201个村(社区)实现调委会全覆盖。建立物业管理、交通事故等1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驻派出所调解室8个、中心警务站调解室21个。设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夕阳红”说事室和代表委员调解联络室,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和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的调解组织网络。2023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3353件,调解协议涉及金额5885万元,进一步筑牢了社会平安稳定的根基。
强化调解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专职+专业”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全市选聘人民调解员1046名,其中,市人民调解中心现有专职人民调解员9名,镇(街道)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448名,全市专职人民调解员占比43.69%。注重吸纳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推动人民调解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组建60人的“调解专家人才库”、24人的律师团队,着力优化调解员队伍结构。每年通过集中授课、观摩交流、案例评析等形式开展常态化调解员培训,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专业技能。2023年,百里洲镇调解员袁道清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强化平台载体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依托市综治中心推动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诉讼服务等平台实体化融合,全力打造矛盾调处、法律服务、速裁审判等“组合式套餐服务”,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全力构建“线上”“线下”高效协同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载体,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我市“持续深化‘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成功入选2022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项目。“矛盾一站化解 平安共同缔造”项目获评省委政法委“新时代湖北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
(二)突出未雨绸缪,化解质效持续提升
坚持把预防排查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源头预防,开展日排查处置,围绕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重大任务等时间节点,采取全面排查和重点排查、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的形式,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大排查工作格局。加强重大问题预警防控,紧盯生活失意、心理失衡等9类个人极端倾向高危人群,全面掌握失独、扬言极端等26类人员的详细底数,以10年为限开展纠纷溯源、刑案回顾,逐一登记造册,实行风险等级分类,形成“网格站岗、部门吹哨”的预警研判机制。抓实普法宣传,定期编写调解案例并向社会公布,在全市张贴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引图,全市1002名“法律明白人”、466户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充分发挥“地熟”“人熟”“事熟”优势,主动将调解工作与法治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坚持把实质化解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周研判会商,全面压实市镇村三级属地责任及公安、信访等主管部门责任,围绕人头、苗头、源头,聚焦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重点纠纷,聚焦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按照矛盾纠纷类型进行分级分类流转,合理匹配调解组织、调解人员,做到“人随案走、人随事走”。坚持月督办调度,健全群众诉求“受理—研判—分流—调处—督办—问效”全周期闭环运行机制,选派督查特派员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及时督办、超时通报,确保接诉即办、定时催办、超时督办,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一站联调、日研日调、速接速调、快裁快调、线上云调“五调”工作法获得广泛关注。
坚持把跟踪回访作为有力抓手。规范回访内容,采取“谁调解、谁回访”的方式,将调解协议履行情况、有无新的纠纷苗头、对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意见建议等纳入回访内容,坚决防止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再次升级。落实回访帮扶,通过入户走访或电话回访的方式及时掌握当事人思想动态、对纠纷处理的满意度,关注事态后期进展,落实感情疏导、法治宣传等措施,避免将“小纠纷、小矛盾”拖成“大问题、大隐患”。抓实回访质效,把案件回访作为“个案补贴”审核的关键指标,实现案件回访跟踪全覆盖,全力做好案结事了的后半篇文章,巩固矛盾纠纷调处效果。
(三)聚集强大合力,融合联动协同推进
分级分类,靶向发力。健全分级分层解纷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解决。做强村级“前哨所”,实现小事就地化解,完善综治、调解、警务、网格化、心理服务5项功能,构建家门口解纷服务圈。加强网格化巡查走访,发动“五老”等力量,及早调解邻里、婚姻家庭等易发多发矛盾纠纷。做优镇级“主战场”,实现大事联合调解,整合基层政法资源,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整合人民来访、公共法律服务等平台,吸收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两代表一委员”等资源,解决复杂矛盾纠纷。做实市级“终点站”,实现难事攻坚破解,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联席会议,将市综治中心作为领导接访下访定点场所,推动个案化解的同时,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阶段分明、层次有序、主体明确、职责清晰。
统筹资源,精准供给。加强力量统筹,明确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在全市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有效统筹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充分调动仲裁员、行政复议人员等力量,培养网格调解志愿者1041名、心理健康教师40名,注重发挥专业优势,精准施策,广泛参与调解。强化资源供给,对差异化的法律需求进行精准有效供给,坚持“线上”和“线下”双向发力,深入开展“四进四送”等公共法律服务活动,在市镇村综治中心设置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提升公证服务能力,开展律师一对一“坐诊式”服务。用好用活新媒体平台,推动法律顾问“云上调解”,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多元联动,提质增效。加强诉调对接,在全省率先推行“诉前鉴定+诉前调解”衔接机制,2022年以来,市法院诉前鉴定共101件,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由119天缩短为54天,最大限度降低当事人诉讼时间成本。市调解中心接受市法院诉前调解案件1948件,调解成功601件,履行金额3477余万元,申请司法确认150件,司法裁决25件,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实质化解。深化访调对接,把调解作为信访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抓手,对于申诉求决类信访事项,将调解贯穿于依法办理的全过程。推动检调衔接,在适用刑事和解等轻微刑事案件中引入调解,开展轻微犯罪协同治理活动,及时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
作者:枝江市司法局 梅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