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第四期 拒绝变味的“升学宴”

2024-07-26 14:05  


△点击播放音频

《丹阳时评》第四期

拒绝变味的“升学宴”

“你也收到了张姐孩子升学宴的邀请啊?”

“是啊,这已经是高考后我接到的第四个人情。对了你家孩子考得不错啊,是不是也要请客庆祝一下?”

“我们家就不凑热闹了,征求了孩子的意见,自己家里的几个人已经简单给孩子庆祝过了。”

一到升学季,就能看到餐饮商家各出奇招推出:鹏程万里宴、鱼跃龙门宴、金榜题名宴……升学宴,初衷是庆祝考生寒窗苦读取得成果,站上了新的起点。如今,有一些升学宴却变了味。升学宴到底该不该办?是感恩还是炫耀?本期《丹阳时评》就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对于庆祝升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家长因为子女升学而报喜,宴请教师和亲朋好友,是人之常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少地区出现攀比风气,讲排场、重面子,甚至对亲戚朋友进行人情“绑架”,带来了沉重的人情负担,不符合移风易俗的要求。与此同时,不是所有考生都如愿以偿,升学宴也带来同侪压力,加剧教育内卷。

马亮认为,可以选择考生在入学前远途旅行,行万里路。如果确有必要,可以小范围请至亲好友庆贺。

但实际生活中,一些“升学宴”已偏离了庆贺、感恩的本意,让人觉得自己被人情“绑架”了。

宾客觉得被“绑架”了。都是一年见不了几面的“熟人”,请柬一收,躲都躲不掉。考生觉得被“绑架”了。本来不想办,但家长说了算,自己是“被迫”参加。家长也觉得被“绑架”了。有的家长平时出份子多,即使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也就想通过办“升学宴”往回收一收份子钱。有的家长则是爱面子,通过“升学宴”大办大请,互相攀比。

礼尚往来本属正常,但走偏的“升学宴”还可能被用来输送不当利益,暗藏腐败风险。

近年来,每到毕业、升学季,我们能看到多地教育、纪检监察部门发布倡议书,严禁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谢师宴,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今年6月,枝江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就面向全市,公开发布了《拒绝“升学宴”“谢师宴”倡议书》,号召广大家长要弘扬厉行节约、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抵制盲从攀比的行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和家长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谢绝各类“升学宴”“谢师宴”等。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抵制吃喝宴请,及时劝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

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地方移风易俗的行动,7月初,国网枝江市供电公司组织11名子女参加高考的职工开展禁办“升学宴”集体廉政谈话。七星台镇孙家港村、安福寺镇秦家塝村等地组织中高考的学子和家长们,开展“拒绝升学宴”移风易俗宣讲会。还有的地方则选择集体举办文明升学宴。例如,7月9日,董市镇曹店村为8名准大学生举办了一场别样的“集体升学礼”活动,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村集体活动,传递升学喜悦。

同时,要不要办、怎么办升学宴,家长不妨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诉求和意愿。比如,有的考生自己策划颇有创意的“升学宴”,不收礼金,只收祝福;有的只邀请最亲近的亲友参加家宴,小规模庆贺一番;有的以写信、送鲜花等方式向老师表达感恩之情。

如果“升学宴”变成了“绑架宴”,显然味道就变了。用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方式替代陈规陋习,多些人情味,少点人情债,这些庆祝方式更多元,也更时尚清爽,何乐而不为?

《丹阳时评》一期一会,邀请您一起倾听、思考、交流。

投稿邮箱:603956287@qq.com

主播:尹艺、严心怡

责任编辑:石青

审核:袁定平 龚春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