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宜昌市公安局反诈中心
发布几类在学生和家长群体中多发的
网络诈骗案例
请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案例1:“群里有老师收取校服费!”
近日,西陵区居民扫码加入某高中高一新生群,被群里自称老师的人以收取校服费用为由骗走800余元。现在已进入各级学校的新生录取时段,各种家长群、学生群纷纷建立,给诈骗分子作案提供了方便。提醒各位家长、学生,一是加微信群、QQ群一定要谨慎,避免加入冒充的群;二是涉及缴纳费用一定要核实清楚,不要轻易转账。
案例2:“有人出高价买我的电话卡和银行卡!”
今年5月,宜昌某高中的10余名同学被校外的“卡贩子”找上,以300元的价格收购电话卡,并用此电话卡架设“手机口”为境外诈骗团伙提供通信服务,大量拨打诈骗电话,使得出售电话卡的同学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骗子“帮凶”。除出售电话卡外,部分学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被犯罪嫌疑人用于“跑分”、洗钱,同样成为骗子“帮凶”。
案例3:“发发短信就能赚到零花钱!”
今年6月,宜昌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接到小王同学家长的咨询电话,称其名下所有电话卡均被运营商封停。经核查,小王同学在“兼职”时,向指定电话号码群发诈骗短信,触发运营商反诈模型,导致该号码被认定为涉诈号码,遂被封停。小王同学也因做“兼职”变成骗子“同伙”。
案例4:“我是在闲鱼APP上发布出售的!”
高考结束的小覃同学在闲鱼APP上出售闲置衣服,一买家自称在付款时显示交易失败,原因是小覃同学没有签订账户诚信服务,要通过支付宝输入对方提供的口令签订诚信服务。为了完成交易,小覃同学在支付宝上搜索该口令,页面跳转至一个跟闲鱼APP界面相似的网页,在虚假客服的诱导下,向骗子指定账户转账5000元提升“信用分”,转账成功后,骗子再次要求转账,小覃同学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案例5:“他们说我涉嫌诈骗,需要自证清白!”
12岁的小陈同学在家刷小红书,看见一人称加到了“宋雨琦”的微信,还将微信二维码发了出来,追星的小陈同学立马添加好友。加上微信后,对方发来一视频,穿着警服的“警察”告知小陈同学涉嫌网络诈骗,要添加一个“律师”的微信,配合他们的调查。在“律师”的威逼利诱下,小陈同学悄悄拿着家长手机向骗子转账35000元。
案例6:“真的跟我朋友头像一模一样!”
城区某高校的小秦同学和小闫同学相继在微博上被与自己朋友头像、昵称相同的骗子盯上,告知他们自己的银行卡出现种种问题,导致在网上抢到的名牌包无法支付尾款,请他们帮忙支付尾款。两位同学在没有核实对方身份的情况下,盲目相信骗子,分别损失5000元和3900元。
宜昌公安提醒各位学生
1.不相信视频里的“警察”,真警察不会通过任何方式让你转账!
2.不相信文字后的“熟人”,朋友突然聊钱,首先核实身份!
3.不相信链接中的“客服”,不是正规渠道下载的购物软件,统统不要使用!通过扫描跳转的客服,统统不要理会!
4.不相信游戏内的“交易”,使用正规交易平台,私下交易还要缴纳定金、保证金、刷流水的立马中止交易!
5.守好自己的电话卡和银行卡,不出售、不租借、不踩法律红线!
6.时刻保持警惕,不存侥幸心理、不被金钱诱惑、不被骗子利用!遇到群发诈骗短信、拨打诈骗电话的“兼职”信息,立即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
7.不论什么理由,坚决不能转钱!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被骗,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越陷越深,一定要及时报警、及时止损!
来源丨三峡新闻
一审丨闫双双 二审丨赵程程 三审丨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