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湖北,朋友们第一时间可能不会想到郧阳,但提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那么郧阳就自然闪现脑海了。水清是郧阳的鲜明特点,但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是郧阳的独特品格。
郧阳,楚文化的发源地,汉文化的摇篮,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汉江明珠”之称,这里留存了从恐龙、人类起源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落户于此,境内坐落着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特区郧阳府于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设立,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时期才废止。500多年间郧阳城一直是鄂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2014年,郧县才撤县设区。今年不光是郧阳建区十周年,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十周年,还是汉江师范学院“红笔”网评阵地创办十周年。三个十周年的交汇之际,见证了郧阳改革发展的光辉十年、服务南水北调的奉献十年以及“红笔”创新发展的精彩十年。
“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水清情浓。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事关亿万民生。郧阳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战略性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截至今年3月,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700亿立方米,其中中线调水625.93亿立方米,共惠及沿线7个省市,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1.76亿。郧阳区始终把保护“一库净水永续北送”作为最大的政治使命,把绿色生态作为郧阳最亮丽的底色。在2021年的时候郧阳先后投入20多亿元治水净土增绿,管住斧头,守住山头,护好源头,努力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汉江。从建设区、镇、村全覆盖的污水处理设施,到四季挖窝、三季栽树,坚持全民全域植绿,再到禁捕禁渔禁排,十年间,郧阳干部群众肩负神圣使命、牢记殷殷嘱托。
“坐镇汉江三千里”,澎湃十年。郧阳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设区十年,持续飞跃。从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亿元到2023年的242亿元,郧阳速度未曾停歇。十年来,郧阳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郧阳传统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建设武当实验室,探索建立新能源“研究院+龙头企业+产业链”发展模式;郧阳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构建“一品一园一链”发展模式,新材料价值稳步提升,探索构建镁产业链,放大资源转化优势。郧阳主动融入RCEP经贸圈,大运商用车、郧康香菇脆、康荣防护服等产品远销沙特、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盟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让“郧阳制造”走出国门。如今,郧阳产城融合发展好、全域水质稳定达标、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和美乡村画卷舒展、乡村振兴富农兴业等。勤劳智慧的郧阳儿女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展现了“坐镇汉江三千里,独领风骚二百年”的郧阳雄风。
“一支红笔书郧阳”,点墨光辉。汉江师范学院,其前身可追溯至创立于1904年的郧阳府师范学堂,文脉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的郧山书院。学校与郧阳文脉相通,情感相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今年是汉江师范学院120周年校庆,也是学校“红笔”网评阵地成立十周年,一直以来,红笔书郧阳是汉师的传统,5月16日下午,才聚郧阳智汇新区 “百县进百校”——郧阳区2024年赴汉江师范学院专场招聘成功举行,通过新近的新闻,我们就可以看到郧阳发展离不开汉师人才的输入,也通过“红笔网”可以看到,郧阳的重大节点总有红笔支持的声音。一篇篇作品,借助互联网,让更多的人了解郧阳,支持郧阳,行走郧阳,爱上郧阳。
十载耕耘,执着不悔。正值三个十年交汇,越来越多的人以“红笔”记录时代、讴歌时代,共同描绘出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知来路方可向未来,“红笔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们期待“红笔网”作者在新的发展机遇下,为我们讲好新时代郧阳故事、十堰故事、湖北故事、中国故事,为中国式现代持续注入强劲动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出镜:冯靖炜 樊雪雨(枝江市“丹阳江畔”网评团队)
拍摄:杨媛媛(枝江市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