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撑着你,你撑起了家。你用孱弱的身板,扛起重如山的责任;你用五十载坚韧,守护聋哑残障的家庭。恒久的坚守,书写孝老爱亲的佳话;质朴的言行,唱响淳朴善良的真情——致敬陈红兰!
人们常说:“女子能顶半边天”。在安福寺镇紫荆岭村有这样一位自强不息的女性,默默撑起一个聋哑残疾人家庭。她患有肢体残疾,腿脚不灵便,但她作为妻子,对残疾家庭不离不弃,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作为母亲,承担起三个孩子的教育责任,含辛茹苦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她就是安福寺镇紫荆岭村村民陈红兰。
47年前,在巴东长大的土家族小姑娘陈红兰与枝江紫荆岭村村民方正财结为夫妻。来到方家时,因为家中有聋哑人,她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上的交流,对手语一窍不通的陈红兰开始自学手语。“刚结婚时,家人们总会无缘无故生闷气。那时因为沟通不畅,我心里还是挺委屈的,时常躲在房间偷偷抹眼泪。”刚成家时虽然不容易,但陈红兰从没想过放弃,“我知道这个家庭需要我。”为了与家人正常沟通,陈红兰除了自学,还自创了一套家庭手势语。竖起大拇指表示“好”“添米饭”等意思,“小拇指”则表示“不要”“吃饱了”……通过加强手语学习,不断摸索丈夫和两个弟弟的生活习惯及性格特点,陈红兰逐渐学会了与他们的相处之道。
“聋哑残疾人与外界的交流比较困难,他们心灵更加脆弱和敏感,需要更多的情感呵护。”陈红兰说,与他们出现矛盾,她从不发脾气,都是耐心解释、开导,由于丈夫和两个弟弟都有些自闭,她还经常主动照顾他们。陈红兰说:“以前最害怕两个聋哑人弟弟闹矛盾,他们有时会焦虑易怒,手语又不好沟通。”每次陈红兰都要格外耐心地开导他们,让他们体会到一家人亲切的关怀。
考虑到丈夫和两个残疾人弟弟工作非常辛苦,陈红兰坚持每天一早就起来做早饭等待大家一起吃饭。陈红兰说:“这一做就是几十年,不小看这一顿饭嘞,这是我每天最幸福的时刻。”
2019年,丈夫方正财心肌梗塞住院,这对陈红兰一家是个不小的负担。一边是生病住院的丈夫,一边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和两个聋哑的弟弟,丈夫住院的2个月里,陈红兰每隔两三天就回家看望,隔天便又赶往医院。“那段时间感觉天都快塌了,但是看到老方病成这样就心疼,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陈红兰说。公公90多岁行动不便,饮食起居,端水送药,陈红兰一天不落。2023年1月,老人因病住进了医院,谁到医院照顾是个难题,老公和弟弟都不会说话,去了医院和医生也沟通不了,陈红兰说:“我去照顾,其他人去我也不放心。”由于腿脚不便,陈红兰去买饭上下楼梯都是个难题,她每天就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慢慢挪,在医院照顾了二十多天,直到老人因病情严重去世。大嫂的一言一行感动了两个聋哑弟弟,如今他们将所有收入交给陈红兰统一支配,给予了这位嫂嫂绝对的信任。在两位弟弟的眼里,陈红兰就像是这个家庭的掌舵人,为这个家庭她全心全意付出,勤俭节约的她十几年来都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
2013年,陈红兰一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陈红兰虽知家里条件差,但她丝毫不服输,一直找寻发展机会。后来,陈红兰在村委会接受了农技辅导和厨艺培训,她便下定决心,要和家人们齐心协力,着力发展种植业。
为了学习水稻种植高产技术,村里开展的农技讲座她一次不落。通过培训,她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家里柑橘、水稻的品质、产量大幅度提高。2020年,在陈红兰的带领下,一家人种植优质水稻13亩,收入达万元以上。2021年,她又种植了8亩优质水稻和500棵橘树、油菜等农作物。虽然腿脚不便,但她每天早出晚归,忙碌在田间地头,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十几亩农作物长势喜人。回到家后,陈红兰还为一家5口人洗衣做饭,周边邻居都说,陈红兰是最勤快的女人。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陈红兰鼓励丈夫和两个弟弟走出家门,并就近为他们谋了份打零工的活,让丈夫和两个弟弟忙完农活就出去打工。村委会曾帮陈红兰一家算过一笔账,从8年前人均收入未达到贫困线,到如今年收入7万元以上,家里早已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可持续的增收渠道,我们的日子总算越过越好,越过越有盼头了。”陈红兰说。紫荆岭村党支部书记方艳介绍,身残志坚、吃苦耐劳,通情达理、心地善良、孝敬公婆的陈红兰一直是村民学习的榜样。对此,陈红兰表示,照顾家人是她应该做的,残疾并不可怕,只要她还能动,就要带着一家人把日子过好。家庭虽苦,日子虽难,但从未击垮陈红兰一家,他们抱作一团,心紧紧地靠在一起,日子总算越过越好,越过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