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仪表工到“国字号”大师,这个枝江人真了不起!

2024-02-09 09:46  
图片



图片

致敬词

图片

大国工匠,匠心智造。拓荒奋进35载,从仪表工成为国家技能大师;获国家专利156项,书写全国化工行业的枝江篇章。从“制造”到“智造”,建成全省首个5G智能工厂,抓创新促转型,用行动诠释时代担当——致敬杨文华!



他,个头不高,面对企业委以数智化转型的重任,却能勇挑重担,砥砺前行。他,话虽不多,面对行业专家和同行的技术交流,却能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他,从业35载,面对信息迭代越来越快的时代,却能永葆斗志,兢兢业业。他就是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五个“国字号”荣誉的智能专家杨文华。

图片

图片

用工匠精神,建设智能工厂



走进三宁化工占地2500平方米的乙二醇5G中控室,三个高清大屏上,装置运行状态数据点闪,360度高清摄像头传来现场实时画面,120台DCS控制电脑按装置依次分区,操控师们各司其职。这就是杨文华和他的团队历时三年打造的全国首家5G+MEC(独立组网)智能化工厂。


图片


1988年,从桂林航空学校微机专业毕业后,杨文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企业——枝江县化肥厂工作,一直深耕于化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


图片


作为智能专家,2015年起,杨文华担负起三宁公司发展创新、智能制造的重任。由此,三宁智能工厂建设拉开了序幕。“要以人员更少、装置更优、效率更高、本质安全、绿色环保为终极目标,力求全面实现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杨文华回忆,“因为智能工厂建设没有一个成熟的、可以借鉴的模式,所以当时也走了一些弯路。”为此,杨文华专门组织团队到国内标杆企业去考察学习,不断摸索着向前走。


图片


晚上学理论,白天做实验。当时年近50岁的他记忆力和体力都不如年轻人,但他从未懈怠,除了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捷径。经过3年多努力,杨文华带领团队终于建成了湖北首个5G智能化工厂,成为三宁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图片

图片

 用表率作用,擦亮党员名片 



2007年6月,杨文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名中共党员了,身份不一样了,但是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儿不能减,而且要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和培养”,这是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后写在笔记本上的一段话。

一花独放不是春,2016年,“杨文华技能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成为该公司第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先后培养出了50多名极具实战能力的高徒,均获得了技师以上技能等次。


图片

2019年初,三宁想尝试“黑屏操作”。杨文华调研了国内外厂家,几乎没有类似经验可以借鉴。他说:“我们有一流的硬件、一流的控制系统,为什么不能自己开发呢?”于是杨文华带着几件换洗衣服,一头扎进办公室,他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地设计方案,一遍、两遍、三遍......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四个多月后,双氧水装置“黑屏操作”系统上线,成为行业第一个“无人驾驶”生产装置。


30多年来,杨文华刻苦钻研,发表过4篇专业技术论文,带领团队获得50余项国家专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湖北省技术能手”“荆楚工匠”“楚天名匠”“宜昌好人”等多项荣誉。2021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被评为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图片

图片

 用战略眼光,链接数智通道 



在5G中控室,当班生产调度正在操作一款叫做suplink的手机APP,一帧帧生产实时画面在滑动中尽显无遗,这就是杨文华和他的团队搭建的掌上“工业互联网”。“这个厂区有3万多台涉及温度、压力、物位、流量、成份等参数的监测设备,4000多个控制阀......智能工厂最大变化是重塑生产流程,岗位不再碎片化,都集成在一个智慧大脑中,人员、设备、产品‘万物互联’,人和机器实现相互赋能。”杨文华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图片


2022年4月,杨文华又带领团队踏上了数字化转型之路。从速赢项目到190余项行动计划,从概念模糊到业务场景应用,从散兵游勇到集中办公,组织变革、人员变革、流程变革、思想变革都在焕发新机,有效促进企业科学决策、高效流转、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蓬勃发展,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管控链、全价值链的数智化运营新体系。


图片


然而不管站得多高、走了多远,杨文华牢牢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对技术的热爱与求索、对企业的忠诚与感恩。


“是三宁化工给予我成长平台,荣誉是大家的。”杨文华自谦道,面对未来,他将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长江流域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丨三宁化工
记者丨徐露 何唯
一审丨张圆   赵程程
三审丨杜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