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依托自媒体平台,助农直播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相关直播可视性强、互动量高,不仅能够有效拉动当地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还能打造地方品牌,助推乡村振兴。然而,“卖惨式带货”“悲情式营销”等直播乱象和扰乱市场经济的违法犯罪行为屡有发生。近日,一个以孵化网红、“卖惨式”助农营销的“水军”团队被四川凉山警方依法严厉查处,对相关违法行为予以了强烈震慑。
“卖惨营销”意在获得消费者同情以促进消费。究其根本,是个别自媒体从业人员将平台当作收割流量的“自留地”,通过“卖惨”的方式吸引眼球,博取流量,从而赚取舆论同情,借机带货捞钱。显然,建立在扭曲事实基础上的“卖惨营销”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它可能会破坏价格机制,扰乱市场秩序;其次,劣币驱逐良币,“卖惨”视频过多会令真正需要帮助的农民无处发声,同时寒了消费者的助农热心。更重要的是,“卖惨”的方式不利于地方品牌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针对“卖惨营销”,需建立协同共治机制,进行系统治理。
电商平台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严守“质量门”。一方面,审核卖方资质,核实是否存在营销描述中的情况,严厉打击不实内容,杜绝“被卖惨营销”的情况发生。对于违规经营行为,及时报监管部门查处;另一方面,提升公益类账号的变现门槛。例如,抖音平台在涉及“助困营销、募捐”时,要求账号“不得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他人进行账号代运营、不得批量生产发布同质化内容”。如需发布相关内容,账号必须由公益组织或公益从业者直接运营管理,并为其内容质量、画风规范负责。
经营者需加强行业自省,少打“悲情牌”。“卖惨”不利于地方品牌建设,同情心裹挟下的消费刺激可以使销售量增长一时,但目及长远,利用该形象作为噱头,品牌很难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除了“惨”以外的优质形象。相比用低下的姿态博得消费者的驻足,或许令产品质量和品牌实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经营者要维护好品牌形象,具备从业责任感,秉持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增强自我约束。
供给端和消费端要创新联动方式,打通“快速路”。一方面,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对接农户,总结当前销售状况,预判后期销售量走向。统筹“线上+线下”的销售路径,依托“助农直播+电商销售”的网络营销模式,可邀请村镇干部定期参与助农直播,寻找正面的话题点,增强与消费者的链接,及时获得消费端信息反馈;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提升自我判断力,对于网络中出现的求助视频,不盲目给予支持。自发对传播正能量的助农主播予以推广传播,对传递不实信息甚至出现违法行为“助农网红”予以谴责、拒绝和抵制。同时,关注当地发出的官方信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助农产品,助推当地产业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枝江市董市镇人民政府 高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