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长江沿线首个“规-建-管”一体化风貌管控规划的《宜昌滨江地区风貌管控规划》正式获批。该规划为规范引导滨江地区开发建设,切实推动城与山水和谐相融,为打造世界一流、独具魅力的滨江公共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管控指引,也是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创新性规划实践。
浩浩长江,奔腾而下,流经宜昌。湖北宜昌这座滨江城市地处长江中上游连接处,拥有长江、清江等大小99条河流的重要河段,众多河流造就绵延滨江。此次规划就是以“做美滨江”为核心任务,在市域内长江干线流经乡镇的6000平方公里范围内,构建市域滨江“一江三美”框架,提升中心城区滨江地区风貌,塑造宜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气质。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打造绿色生态最美滨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成示范区的生动注脚,也是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创新实践,更是全面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模范践行。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指出要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全宜昌市闻令而动,举全市之力打好长江大保护战役。一方面,壮士断腕推进沿江130多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另一方面,整治长江、清江入河排污口1677个,取缔非法码头216个、采砂场134家,腾退岸线42.7公里,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支流岸线196公里。并且,对长江宜昌段232公里全域进行生态复绿,用心用情打造的灯塔广场、生态廊道、滨江公园,更是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长江宜昌段的“绿丝带”上,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享受闲暇时光的好去处,也见证着宜昌的绿色变迁,筑牢“立规”之地生态屏障。
如果说,碧水青山、野鸭嬉戏、鱼翔浅底,是我们脑海中的长江岸线绿色生态廊道美丽画卷,那么宜昌锲而不舍打造的生态治理样本,就是让这幅山清水秀、林茂田丰、湖净草绿的生态画卷写实走实。坚持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坚持“四季挖窝、三季种树”,坚持湿地保护治理,“施创新之举,护自然本真”;率先实施流域综合执法改革,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流域综合执法体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推行林长制,创新建立环保执法机制……探索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聚势绿色动能,打造生态样板,做好保护长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这道“必答题”。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环境助力创新驱动绿色转型,高质量的生态文明深藏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必将引领高质量发展。宜昌在“两山”理念的引导下,以绿色科学理念优化发展方式,以低碳循环发展提升生态颜值。高标准规划建设宜都、枝江两个专业化工园区,吸引一批高质量绿色化工项目入园,精细化工占比由原来的18.6%提高到40%以上,使化工产业走上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之路。不仅绿色化工,还有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等产业占比都稳步提升。借助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广泛增进民生福祉。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87个省级生态乡镇和520个省级生态村,还有“出门进园、推窗见绿”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都是生态发展理念在峡江大地上的极致徜徉,惠及众多百姓。
“让长江留住绿水青山,让民族记住乡愁诗意”。如今,这座拥有大山大水、大爱大美的城市宜昌,已率先播种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种子,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千里江山图也正一步步走进现实,为人民加码更美好的生活。宜昌的发展,未完待续;宜昌的未来,尤为期待。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晓文(宜昌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