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记者 徐露 周程)蜈蚣又称百足虫、天龙,由于其毒腺可以分泌毒液,且天性凶猛,以致很多人提到蜈蚣都是敬而远之。然而,枝江市顾家店镇长岭岗村彭开华却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对蜈蚣的需求,做起了在外人看来有些毛骨悚然的蜈蚣养殖。20余年来,他几经摸索、发明专利,通过快速育肥以及控温养殖的方式成功靠着“蜈蚣”发家致富。
近日,记者来到枝江市金蜈蚣养殖繁育基地发现,相较于去年,1000多平方米室外蜈蚣养殖基地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整洁、干净的250平方米温室大棚。大棚内,数千个养殖盘排列整齐,水冷空调等设施齐全,基地负责人彭开华正悠闲地在基地内查看蜈蚣的生长情况。
当问起今年的变化,彭开华向记者倾诉起一直以来的养殖困扰:“我1997年就开始养蜈蚣,最开始一直是传统养殖,就是散养。那个时候一个平方只能养二十几条,产量一直提不上来,因为蜈蚣喜欢相互残杀,病虫害也比较严重,所以养殖密度一高的话,就容易造成大量死亡。”
面对窘境,彭开华没有气馁,而是静下心来总结教训。去年,他开始自主摸索室内控温立体单条养殖,利用家中的小隔间,通过配置蜈蚣养殖专业设备,安装空调控制温度,优化蜈蚣专用养殖土,不仅大大缩短了蜈蚣的生长周期,也让蜈蚣的生存环境更加透气、保湿、松软,蜈蚣成活率大大提高。
尝到甜头的彭开华,开始尝试将室内变大棚,进一步扩大规模。然而,大棚不同于室内,此前小规模试养,虽然定制了单独的养殖杯,但每日喂食、喂水所耗费的人力成本大,并不适合大规模养殖。善于研究的他,通过大半年摸索,研制出了特定的“养殖盘”,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
彭开华介绍:“这是定制的蜈蚣养殖盘,一个格格里面养一条蜈蚣,彻底改变了蜈蚣相互残杀和病虫害传染的问题。这里面放20克左右的土就够了,它比较轻便,可以立体养殖,产量一下子就提上来了。现如今,养殖盘一个平方可以养100条,而且可以搭五层,这样一个平方就可以养500条了。相比起来,原来传统养殖模式一平方米只能养20条,现在提高了几十倍。”
产量的提高,给彭开华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由于蜈蚣需要冬眠、夏眠,生长期一年只有四五个月,按照传统的养殖模式,一条小蜈蚣长大需要一年半的时间,现在通过快速育肥和控温养殖,小蜈蚣七八个月便可长至12厘米,10个月长度长至14厘米。由于今年市场价格好,12厘米单条可卖3元,14厘米则可高达10元进行出售。现在,彭开华除了将蜈蚣养大后进行销售,还通过孵化来出售小蜈蚣增加收入。
“进行孵化,一条蜈蚣可以孵50条出来,像这个养殖盘可以放24条,就可以繁殖1000多条小蜈蚣出来,目前小蜈蚣价格也非常好,可以卖一块三一条。今年我们用来孵化的有2万多条蜈蚣,总共孵了有100多万条出来了。”彭开华告诉记者。
产得好还要销得好。金头蜈蚣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长期以来在市场上需求量大,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产量增加,去年,彭开华借助电商平台当起了电商,采取网上订单销售、物流发货配送等形式,逐步打通了销售渠道。
彭开华兴奋地说:“2023年的订单供不应求,在拼多多上我们的网店订单量就达到400多万条,今年总共已经突破一个亿的订单。”
在增收致富的同时,彭开华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除了高价收购村民在野地里捕捉的蜈蚣,他还免费提供小蜈蚣给周边村民进行养殖,通过视频电话以及上门指导的方式提供技术,等待村民们将蜈蚣养殖到成体后,便按照市场价进行回收。目前,已有50余户村民在彭开华的带动下进行养殖,每户养殖量在10万到20万条之间。面对未来,彭开华信心满满,他表示,除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还希望带动更多农户创业增收,实现共同致富。
(一审 赵雪如 二审 袁定平 三审 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