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谈 | “立规之地”宜昌,如何端好化工“这碗饭”?

2023-10-02 23:38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这就是湖北宜昌,宜人之城、昌盛之地,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考察长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立下规矩:“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座挟“峡尽天开”之势、享“山平水阔”之利的大城,曾因无序发展一度陷入“化工围江”的困局。而今,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江清水向东流。2022年,宜昌更是问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高荣誉,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借危机化转机,宜昌做对了什么?转型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先行谈——对话市州书记市长》,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专访了宜昌市委书记熊征宇,为我们解码宜昌的“破局之道”。


工作之余我喜欢到长江边走走

看看青山绿水


我们这些年长江大保护成果是有目共睹,广大的市民也为重返青山绿水、江豚逐浪的生态美景感到非常自豪。”

初秋时节的宜昌,天高云淡,草木葱茏。开始访谈前,记者与熊征宇聊了聊宜昌这些年的变化,感慨万千。他说,虽然公务繁忙,但也喜欢工作之余到长江两岸走一走,置身于青山绿水之中。



如今游人争相打卡的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数年前,还是另一番景象。宜昌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考虑到用水和排放方便,一座座化工厂沿江而建。2016年最高峰时,长江宜昌段200多公里岸线上,分布着化工企业130多家、化工管道1020公里以上,最近的化工企业距离长江不足100米。污水横流、沙尘漫天,工业废气在空气中遇水形成酸雨,有群众家里大门的把手都被腐蚀了,“晾晒衣服都不敢开窗户!”



作为一座“家里有矿”的城市,这里有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化工产业是宜昌第一个产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是不折不扣的“支柱产业”“吃饭产业”,一度贡献了全市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全省三分之一的化工产值。

善谋全局者,必先谋一域;善谋一世者,方能谋一时。长痛不如短痛,治污须下猛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召,宜昌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响了化工产业的转型之战。访谈中,熊征宇坚定地表示:“抓好‘长江大保护’,对宜昌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治岸”

沿江15公里内80家化工企业完成“关改搬转”。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比重从18.6%提高到36%。


“治水”

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出境断面平均总磷浓度较2017年下降近六成,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连续3年考核全省第一。


“治绿”

“保护好‘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独特城市风貌,我们持续修复长江岸线,”熊征宇说,“宜昌建成中心城区25公里滨江绿色生态廊道,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8.59%,中心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04平方米。”














熊征宇表示,宜昌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制定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深入实施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国家试点,成立了全国首个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下一步我们将以‘双碳’战略作为引领,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打造更高水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紧盯项目和招商,才能做到第一


从新发展理念出发,宜昌清醒认识到,转型升级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发展化工,而是要什么化工?在哪里搞化工?怎么搞化工?

直面“化工三问”,宜昌找到了答案——要集约。在专门设置的宜都、枝江两个化工园区,企业入园要达到一定的门槛和标准;要精细。近年来,宜昌构建了“磷矿—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动力总成和高端装备制造”的迭代路径,“宜昌坚持‘工业强市、产业立市’,锚定‘创新驱动、数字赋能、融合联动、绿色低碳’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双千引领、产业倍增’工程,聚焦‘3+2’主导产业。”熊征宇强调。



产业裂变升级,产业结构向新向绿。就在今年九月底,邦普宜化项目刚刚投入试产,项目的落地,整合了“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循环利用”等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让宜昌在新能源赛道上找到一条产业之路,把不动的磷矿变成“流动的汽车”。

基于这几年的招商体会,我们今年说两手抓,一手要招引无中生有的项目,另外,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更重要的是以龙头企业、大型企业为依托,抓好产业链的招商,”熊征宇说,“这些年超过80%的百亿元以上的招商项目,都是跟国内几家龙头企业密切相关,要么他们参股,要么他们控股,要么是上下游的产业链原材料的供应方。”

熊征宇展示了宜昌最新的成绩单:“目前全市入库的亿元以上项目宜昌排在全省第一,新增的亿元以上项目也是排在全省第一,所以才支撑宜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在全省第一。”


打造世界级宜昌

是我们的重大使命


李白眼中的宜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欧阳修眼中的宜昌,“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新时代的宜昌,会是什么样子?

湖北省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赋予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重大使命。熊征宇说:“8月5日,宜昌市委召开了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会上明确提出:以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总抓手,坚持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2030年城区人口达300万,建成区面积达350平方公里。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核心枢纽城市、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事关城市发展方向,熊征宇透露出这几点:


这,会是一座产业集聚发展的城市。加快构建“12520”现代产业体系,即:建设1个世界级磷系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兴发、宜化2个千亿级企业,培育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食品饮料5个千亿级产业和20个百亿级企业。


这,会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宜昌坚定不移“做优主城、做美滨江、做绿产业”,坚持“北岸控密度、南岸控高度、滨江控宽度”的城建铁律,保护好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独特城市风貌。


这,会是一座四通八达的城市。作为联结武汉都市圈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全国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宜昌将进一步提升交通枢纽能级。


这,会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城市。宜昌将擦亮世界级山水旅游、世界级文化旅游、世界级工程旅游、世界级康养旅游四张名片,力争202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


这,会是一座广开“朋友圈”的城市。宜荆荆都市圈将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城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到2027年,“当枝松宜”百强县市聚集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宜都、枝江进入全国千亿50强,当阳、松滋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新时代的宜昌,是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更是江豚逐浪、人水和谐、永远年轻。

这,就是独属于宜昌的“诗与远方”!



来源 | 长江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