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上涉未成年人突出问题,此举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视,但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如何“聚指成拳”仍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课题。
为何未成年人受到网络侵害和不良影响的事情却时有发生?一方面,不同行业企业操作上存在差异,网络游戏的未成年规范主要是实名认证,但部分企业为了能在短期内获得可观的营收效益,降低了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资源、技术、研发投入,放松了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责任的要求。另一方面,监护人监督不力也是导致未成年人受到网络侵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许多年轻父母有监督孩子玩手机的意识,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众多,照顾人多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受自身眼界和受教育等因素局限,他们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有效引导与监督。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为未成年人筑起全链条、全方位的网络保护屏障,仍需行业、家长、教师的配合,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
要压实网络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缺乏统一标准是网络违法现象甚多的一个主要原因,建议相关部门介入,制定有利于未成年人网络使用安全的行业规范,提高可执行性与强制性,而不再只是停留在道德宣言的层面。对于积极研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技术,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的企业,应以实际的资金效益激励企业不断革新。对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绩突出的龙头企业,可予以官方层面的认可与宣传,从另一个方向提升企业的“收益”,激发企业技术收益和技术研发动力。
家庭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家庭是应对不良信息影响的主要“战场”,曾有研究指出,当亲子关系具有暴力、专制、溺爱、忽视等特征时,孩子最容易沉迷网络。因此作为家长,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给孩子们更优质的内容、更丰富的选择、更高质量的陪伴和关爱是帮助孩子远离网络不良影响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家长的网络知识水平也是维护未成年人用网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各级政府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为监护人展开相关网络知识的定期培训,使监护人的网络安全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需要。
学校要加强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对于网上不良信息鉴别能力弱,是其遭受网络侵害的重要原因。而未成年人每天的大部分有效活动时间集中在学校,学校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鉴别水平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网络安全保护中的教育防线作用,常规化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使用网络的习惯来制定实用性强的课程,对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安全用网、保护个人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创新方式方法,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对接实践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中提升未成年人的自我防护能力,以减少未成年人对网络可能的依赖性,确保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作者:枝江周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