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记者 谢阳 向慧)近年来,枝江市马家店街道永收垸村正悄然发生变化,不但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更可喜的是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5月初,记者来到永收垸村看到,村民正忙着把鱼从鱼池中捞起来,挑选、分装、称重一气呵成,虽头顶烈日,村民们也一刻不停歇,以保证鱼儿新鲜外运。
永收垸村村民赵先国告诉记者,永收垸村地势比较特殊,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不利于排灌,麦子、棉花经常受天气影响,产量低,没什么收入,后来就想了个法子,把积水的洼地挖深之后,改造成了鱼塘。
挖出的泥在水塘的四周堆成高基,基上种菜,塘中养鱼,鱼塘连片,果蔬成景,形成了“一塘一宅”的水乡特色,村民们产业模式的改变,成就了永收垸村第一批“万元户”,后来更是有了“早上渔出到江口,晌午种田两不误”的传唱。然而随着农村产业融合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养殖种植已无法跟上发展步伐。
永收垸村党支部书记杨令说:“我们村往北紧邻金湖国家湿地公园,随着金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是络绎不绝,于是我们就想带领金湖周边的村民为金湖国家湿地公园做配套服务,为游客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能增加村民的收入。”
杨书记将自己的想法同村“两委”及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商讨,大家都非常赞同,并决定将这件事与村民商量着干。结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村委会同驻村工作队一起入户走访并多次召集村民召开议事协商湾子会,倾听村民意见,让村民共同参与“出点子”。
“我们这里特色鲜明,家家有鱼塘、户户有鱼忙,所以我们不管发展什么,一定要打造出我们的水乡特色,都要和鱼有关。”“说的没错,就是要把我们的渔耕文化传承下去。”这样一个想法,说出了大家伙的共同心声。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渔耕文化已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村民们都想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渔耕文化,把渔耕文化传承下去。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清楚渔耕文化,连很多生产用具都没见过,很多农产品也不认识,所以我就想,不如我们建设一个渔耕文化展厅,展示我们父辈们留下来的农具和渔具,用于科普体验,让游客参观了解的同时,也可以自己体验干渔家活,做渔家菜,享受劳动成果,把我们的渔耕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杨令说道。
永收垸村渔耕文化展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应运而生。去年7月,永收垸村积极争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30万元,马家店街道办事处配套资金12万元,围绕水乡特色,打造集渔耕农具展示、农业科普、捕捞体验、乡村休闲、采摘、餐饮娱乐、网红打卡等诸多项目于一体的渔耕文化体验园,让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形成“三位一体”,村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同步改善。不仅如此,村里每年还会举办渔耕文化节、渔家菜大赛,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接下来,永收垸村将以渔耕文化展厅为中心对剩下的部分区域进行改扩建,围绕“产业聚人、文化育人”的定位,因地制宜依托金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乡村美景,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野生活,推动共同缔造理念走深走实,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责任编辑 何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