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是种什么体验?

2022-11-08 08:40  
提到记者
你的第一反应是这样

图片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新华社记者在闭幕会后采访党代表。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还是这样?

图片
新华社记者 韩冲

在一些人眼中
这份职业风光、刺激、神秘
在许多重大场合
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但看似光鲜的背后
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当记者到底是种什么体验?
今天
他们摊牌了!
这就是隐藏在“记者光环”背后的
“三个扎心真相”图片

↓ ↓ ↓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新闻界
常年流传着这样的笑话:
如何一句话
让剪辑编辑崩溃?
“你把这个八小时的视频剪成两分钟的”
图片
如何一句话
让摄影记者流泪?
“拍的时候能不能再带点感情”
图片
如何一句话
让文字记者抓狂?
“稿子没采透”
图片
如何一句话
让新媒体编辑绝望?
“这一稿内容,语言还是太平了”
图片
(是谁狠狠共情住了,我不说图片

每天一睁开眼睛
就要面对一个又一个采访
一遍又一遍的改稿、剪片
昼夜颠倒、通宵写稿
一直熬到双眼通红
稿子顺利发出才能松口气

他们曾为了采访彻夜未眠
累了
就直接躺在冰冷的地板上休息

图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现场,记者完成报道后原地休息。


他们曾在呼啸的台风中播报
一只手拼命抓住旁边的树干
另一只手还不忘紧紧握住话筒

图片

记者詹奕嘉在台风“妮妲”过境珠三角时采访。


他们曾不顾一切身涉险境
只为了能拍出
一个画面、一张照片

图片

2016年,新华社记者熊琦在武汉进行防汛报道时,为兼顾拍摄角度和人身安全,身绑塑料绳,在同事帮助下到水边拍摄。

图片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在抗洪报道中一边划简易木筏一边拍摄。


他们经历过可怕的爆炸


图片

新华社记者蒋超在喀布尔爆炸现场,距离新华社喀布尔分社仅500米。


被人用枪指过头顶


图片
新华社记者鲁金博在驱车赶往基辅发生过交战的一处地铁站时,军警一度举起枪。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


图片新华社记者韩冲在利比亚苏尔特前线采访。


体会过死亡和恐惧的阴影

图片

新华社记者孙瑞博在内罗毕采访时躲避催泪瓦斯。


可能有人
既然这么辛苦
甚至还会面临生命危险
为什么当初还要选择当记者?
他们的回答
朴素但却坚定

或许
是为了心中的正义
让每一寸阴暗
在镜头面前都无处遁形

图片

直击广西部分米粉黑窝点乱象。新华社记者 李斌 摄


图片

新华社记者跟随湖北省质监局执法车查处“地条钢”。


图片

凌晨时分,新华社记者乘坐警方车辆跟随打传队员的大巴,深入打击传销一线。


或许
是为了肩上的使命
不论上天还是入地
世界的每一寸角落
都有他们的足迹

图片

2016年11月15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左)在天宫二号内首次接受“天地采访”,对话编辑部。新华社发


图片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在马里亚纳海沟4790米处登记所获样品。新华社发(唐嘉陵摄)


图片新华社记者燕雁深入200多米深的采煤作业面采访。


或许
是为了心底的柔情
每一个
或温柔

图片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致敬”方阵中老兵关茂林的动情瞬间。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图片
9月6日,阿坝森林消防支队汶川大队队员张自立抱着一名从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疏散出来的2个月大的婴儿。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图片
杨丽梅轻轻握着张桂梅贴满膏药的手。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或激动

图片2月19日,中国选手隋文静(左)/韩聪在比赛后。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夺得双人滑冠军。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图片5月4日中午,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新华社特约记者 索朗多吉 摄

或振奋的瞬间

图片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图片9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出舱画面。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图片

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图为下水命名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都足以促使他们
背上行囊
继续前行

图片

我现在是在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指挥大厅


图片

我现在是在
第六届丝博会国际馆的现场


图片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国际机场


图片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老城


图片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菲律宾(马尼拉)地铁三号线阿亚拉中心站


他们说

既然选择了当记者

就当懂得肩上有万斤担

笔下有千钧重


他们说

既然选择了当记者

便无惧任何艰难险阻


图片

新华社记者刘潇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现场采访。


图片

新华社记者蔺以光在云南怒江溜索过江。


记者,记着
记着初心,记着担当
记着坚守,记着作为

他们始终不忘初心使命
“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今天

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

向每一位有理想、有担当的

新闻工作者

致敬!


图片(海报:新华网宁夏频道)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