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63岁油库码头变身江豚观赏打卡地

2022-04-23 10:51  

“听说这里新建了一个观景平台,可以眺望一江两岸,还有机会观看江豚逐浪,所以慕名来打卡。”4月20日下午,雨后初晴,位于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的王家河江豚观测平台又迎来一批游客,他们慕名而来想一睹江豚天使的微笑。对面的山林在雨雾里影影绰绰,碧绿的江水在微风吹拂下泛起波纹。

这里曾是一座油库码头,供应着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石油分公司在鄂西地区规模最大的成品油基地——年吞吐量达130万吨的王家河油库。近年来,为守护长江水清岸绿,该公司先后主动关停了8座沿江油库,关闭了17座沿江油品收卸码头,搬迁、拆除了12座水上加油站,只为中华鲟、江豚畅快洄游“让路”。

在王家河江豚观测平台中央,是供人休憩的木质座椅。从座椅的缝隙望进去,能隐隐约约看到几根油管及阀门,让人们记起这里曾是油库码头。

据中国石化宜昌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肖安华介绍,2021年4月8日,在宜昌市各个部门的配合下,王家河油库码头被拆除,现已改造为长江大保护的教育基地,也是江豚观测点。出于安全考虑,观赏台采用线条镂空设计,确保透气性。由于码头的关停,没有油源,王家河油库也随之封闭,另在枝江市姚家港建起一座油库。

在肖安华的带领下,经济日报记者来到1公里外的王家河油库。油库主任胡兵与10名员工守护在这里监测设备。据胡兵介绍,该油库始建于1958年,停靠此地的油船累计数万艘,每年70余万吨成品油从这里输送到宜昌、神农架、恩施等地,油库封闭后,油库的年龄永远定格在了63岁。

“虽然成本增加,但是作为央企对环境保护要有责任与担当。”肖安华介绍作出关停油库和码头的决定其实很艰难。油库搬家不是小事,搬迁成本非常高,作为承接地,新建立起的枝江油库仅建设成本就是4.8亿元。此外,油库很多原有员工都要远离生活已久的家乡,去枝江落户工作。

他还介绍,上世纪中期,因长江水路的便利,中国石化销售湖北石油分公司的油库多数依水而建,石油事业因水而兴。随着城市发展,为给环境保护让路,公司先后共投入36.8亿元进行环保治理,其中新建、迁建、改造油库建设就投入11.2亿元,目前已关停8座沿江油库,关闭17座沿江油品收卸码头,搬迁、拆除12座水上加油站。不过,在公司统筹调度下,关停期间也保障了各方面用油。

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不断深入,宜昌市政府取缔、拆除216个岸线码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江豚逐浪、中华鲟洄游从稀奇变得常见。王家河油库码头处于中华鲟长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被列入取缔对象。

2017年12月,中国石化销售湖北石油分公司与宜昌市政府联合成立王家河油库迁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先限期建新再拆旧”方案。

2021年4月8日,在宜昌市环保、港航、海事等多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实现了“码头拆除、管线封堵、趸船拖离”,未让一滴油流入长江,高效、安全、环保完成了油库码头拆除。

拆除钢筋水泥构筑的码头承接平台何去何从?

“将王家河油库码头原有的管道、阀门等设施进行保留设计,和整个景观设计融为一体,让更多市民了解码头的历史,让老百姓感受发生在身边的长江大保护故事。”中国石化销售湖北宜昌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肖安华积极向宜昌市政府建言献策,保留水泥栈桥作为“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和“江豚生态文化节点”,做到既修复生态又教育后代。

经专家经过详细论证,决定保留该承接平台,在该码头打造江豚观测点和城市记忆标签,让人们观赏江豚逐浪、中华鲟洄游的自然美景,用作青少年环保教育基地。现在,这座昔日的油库码头,已经成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伍遇普说,中华鲟保护,已成为长江大保护的一张名片,中国石化主动担当作为,政企联手将油库码头改为“长江大保护基地”,是践行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天蓝水清岸绿的优美生态环境,让更多的鲟宝“回家”。

王家河江豚观测平台与山水相映成趣。郑一鸣摄

王家河江豚观测平台与山水相映成趣。郑一鸣摄

运营了63年的王家河码头被拆除关闭,占地19.4万平方米的油库整体外迁至枝江新油库。郑一鸣摄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