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发展乡村旅游需“塑形”与”铸魂”并重

2022-03-02 10:35  

2月22日,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十四五”期间,推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不仅将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也将成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据统计,全国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游,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更是高达80%以上。近年来,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约占全国接待游客人数的一半以上。当前,各地坚持以绿色为底色、文化为灵魂、产业为支撑,打造一批优质乡村旅游目的地,但由于缺乏规划,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存在内容单调、太高大上、太整齐划一、乡村“原味”不够、忽视软环境治理等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专家指出,发展好乡村旅游,既要塑造“好形象”,更要铸就“好灵魂”。

规划先行、立足特色。科学有序的规划对于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在乡村旅游规划中,保护好自然生态景观和当地人文风情,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才能发展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陕西袁家村、浙江莫干山镇为何很难复制,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当地始终遵循规划先行,以特色立足。其中,袁家村多年来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莫干山镇十多年来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规划,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保障,能够有效解决乡村旅游在开发中产生的自然景观保护与发展生产之间的矛盾。

挖掘文化,培育业态。发展乡村旅游,要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目前有些山水田园风光旅游目的地还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强调乡村自然的开发,忽视了本地乡土文化内涵的挖掘利用。因此一方面要突出乡村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和产业特色等,做足“农”字文章,充分挖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赋予农事体验项目故事与灵魂。另一方面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推动要素跨界配置、产业融入融合、业态丰富多样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乡村产业培育工程,不断壮大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提升乡村旅游的附加值,培育壮大乡村美丽经济。

政策扶持,多方投入。发展乡村旅游,政策扶持很关键。各地可结合实际,细化完善本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奖励和扶持政策,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贷款贴息补助、产品和业态发展补助、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等方面。集中各方面资金,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旅游产品,提高乡村旅游的配套程度和服务功能。此外,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方式投资乡村旅游项目,着力形成多元化业态结构,实现错位发展,以农家乐集群、特色农业园、休闲农庄、乡村旅游风情街、精品自驾路线和户外体验项目等多样性旅游产品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

有形无魂如空壳,形神兼具方行远。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它早已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的范畴,而乡村旅游恰恰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延伸。发展乡村旅游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只有促进农业资源景区化,让农民生活在景区,在景区里致富,把乡村独特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才能打造有形有魂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作者:胡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