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新闻】枝江:探索种草治湖新路径 黑臭水体还清变美

2021-12-03 09:07  

在宜昌,有11个湖泊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8个湖泊在枝江境内,因此有“宜昌治湖看枝江”的说法。在湖泊治理过程中,枝江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让曾经的劣Ⅴ类水质变成一湖清水,如今,波光潋滟、群鸿戏水的风光正在呈现,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五柳湖位于枝江城区中心,是列入省级保护名录的湖泊之一,深秋时节,湖岸层林尽染,湖底水草丰美,成为当地群众最爱打卡的游玩地。

枝江市民周女士:“现在环境好多了,我们天天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都在这里唱歌跳舞。”

枝江市民周女士:“你看这都是非常的清澈,里面看得到水草,也都很干净,我们在这里玩心情也非常舒畅,也非常开心高兴。”

市民站在岸边,看得见湖水里绿意盎然的水草,而湖水清澈明亮的原因,正与这片“水下森林”息息相关,它们由四季矮苦草和黄丝草组成,这些水草的净化能力强,让五柳湖部分水域的水质达到了Ⅱ类标准。

枝江市城中湖湖长单位、枝江市园林绿化中心负责人 黄万梅:“每个月都稳定在三类水质,局部达到了二类水质,二类水质基本就处于能喝的状态。”

曾经五柳湖的水质处于劣Ⅴ类,在枝江,这样的湖泊还有7个。2018年,枝江市启动湖泊治理工作,经过调查,养殖、排污带来的氮、磷等物质,进入湖水和淤泥中,导致湖泊水质变差。按照传统治湖思路,截污后首先要清淤泥,但清淤成本高,巨量的淤泥堆放处理起来难度大,而且翻搅淤泥还会导致水体进一步恶化。面对这些问题,枝江市邀请处于国内治水前沿的武汉大学生物科学院于丹教授团队,参与湖泊治理,创新性的提出了“不清淤、种水草”的治湖方式。

武汉大学生科院于丹教授团队成员范书锋:“我们刚开始就是种这种(轮叶)黑藻和苦草,因为它们长得比较快,也比较好种。”

2019年,第一批轮叶黑藻等水草被种入五柳湖、杨家垱湖等湖泊中,当年就看到了成效,水草吸收湖水中的氮、磷,使水质得到改善。然而,这些水草到了冬季枯萎死亡,治理效果又出现反弹。

武汉大学生科院于丹教授团队成员范书锋:“水草之前吸收的也是这个氮和磷,它一死亡的话,就把氮磷释放出来了,然后会继续污染水体。”

种草治湖就好比产品开发,也需要不断探索开发和迭代升级,撒播轮叶黑藻和苦草,这是治湖的1.0版,针对这些水草冬季枯萎的特点,在随后的治理工作中,枝江当地又种植了金鱼藻等四季都可生长的水草,持续净化水质,治湖由此升级到2.0版。在杨家垱湖边工作生活多年的刘克成,首先感受到了湖水的变化。

杨家垱湖保安刘克成:“现在的水质比原来的很好些了,原来反正比这差些,现在就是空气新鲜,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湖泊的水质持续稳定后,从去年底开始,枝江市将种草治湖升级到3.0版,在五柳湖中种植了黄丝草、矮苦草,不仅净化能力更强,而且还兼具美化景观的效果。

枝江市城中湖湖长单位、枝江市园林绿化中心负责人黄万梅:“以前1.0、2.0版,经常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来收割,不让水草长出水面。3.0版本是由四季矮苦草这种沉水植物来种的话,根本就不需要人为的来打捞,更美观。为市民打造一个安全生态休闲的美好环境,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向往。”

据了解,治湖以来,枝江已投资5000多万元用于水生态修复,8个湖泊累计播种草籽74万公斤,湖泊水质稳定。当地还因地制宜,在金湖、五柳湖等湖泊边,或是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或是建设市民休憩场所,让群众持续享受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红利。未来,枝江还将继续湖泊生态治理之路。

枝江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王铸:“将现有的成功模式,结合各湖泊的功能特点,一湖一策,综合施策,在其他湖泊推广,使我市八个湖泊均达到生态美、水质优,生物多样性逐步得到恢复,人民群众满意的最终目标。”

来源:长江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