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枝江》——归梦·花红

©原创   2021-11-01 16:20  


欢 迎 收 听

08:10 15:00 17:45 20:00 22:15

调频94.9兆赫

期待您就是下一个朗读者!

————————

归梦·花红

文 方华敏  朗读 泓垚

佛说,他一生讲的经,就在那朵花里,若懂得那朵花,就懂得生命本身。我顿然醒悟,老屋那盏结满捻芯的灯花,不就是佛家所言的定境中绽开的一朵禅花吗?


image.png




祖母------绣娘啊,世间还有您这嫘祖般抽丝的腕底,石针穿孔的慧心吗?今日凌晨,您我梦里,身着那件深蓝衣衫,围裙右下角的绣花隐约闪着秋香色。尤是那双尖尖的小脚,走起路来如风动的莲花。此际中我的有情有觉,竟那样怜悯疼惜。您曾教我相信生命留有的印记,可回过来印证自身种种;您旨我悉闻您的两位胞妹的仙音,清赏尘世间继续燃着的繁花灯火。


哦,您是说两位姨婆婆的刺绣吧。秋日望鹤兰开,阳光照在细长的顶端,是西墙边射进来的落日。我喃喃低语:她们的绣品,早已红绿深嫩,繁花绽放......


记得年少时,两位姨婆婆来我家。天未亮就听见她们姐妹仨,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话儿。内容总也离不开娘家过往、姊妹浓情。声音轻而细,从幽暗天光一直到天明还持续着呢。那种亲密亲情漂浮空气里,游走满溢,各自心里都素暖安定,像她们绣的花儿。我贪睡,在她们声息里将醒未醒,享受格外饱满的世俗生活,至今想起还依恋呢。


离家多年后,每每我回故里,早上未醒时,祖母便起身靠床檐,絮絮叨叨地复述家事的来龙去脉、来因去果。没有修饰和虚浮,有的只是情感逐渐沉淀后的喋喋不休。细碎的像散落绣锦上的花瓣,为我提供一种感情依恋的凭证。


image.png


时光容易把人抛。祖母故去,老屋再无明亮的灯火。然而,那些擎灯三更,灯花满芯的绣花日子,却清晰如昨。祖母刺绣的景象,故里的恩情,是凝固我记忆里的琥珀,包裹着乡村变迁以及她孱弱身姿里的平和俗常,带我回到本真,体验少年的纯净。祖母用家族的祖传技能的金字招牌,传递严密和规矩和仪式。


一个朗朗晴日,我踏进祖母袁家祠堂,寻觅家族手绣,以及它所包含人文、精神、代代积累的信念。还有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所体现的文化品质。是啊,收集祖母家族的绣品,犹如聆听时光背后的清音......


两位姨婆婆年近九旬,端坐如佛。手中的针线迟缓而从容。还没走近就已感到丝丝暖意。细读绣品,既如出一辙,却各有千秋。不由得感叹上帝赋予她们三姐妹特别的禀赋。从手指的开合间,我读懂她们与祖母契合的场景:那对虎头枕、那双猫头靴,以形传神,神形兼备。同样有着“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人世恩爱。加之端凝的线条,将审美细节之间的过渡调整得恰到好处。可谓“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这种致微的家族技法,既葆藏祖母的真迹,又轻显细微的新意。


image.png


看过一方方锦帛,一双双绣花鞋。上面开着细微的花儿,细细点染,像阳光下散落的胭脂扣,层叠之间凝神和怀春。那些嫩绿的叶儿,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捧了露珠,不小心就洒一地。近景和深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它们承载袁氏绣品的精魂,有悲悯关爱、面对花草万物而忘神揣摩痴绝,也有来自生活的、简约的、直悟的智慧。它们蕴藏素朴的美学哲思,以及尚意、尚形间的转变;还有天地间无声的默契、物我同一的妙趣。如此,我怎能不心生思虑顾念长久呢?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信并时。”


隔着岁月,祖母的绣品布质彩线、矩度洽合,都缠着旧时光。绣面遒劲中隐含温润如玉,若梅兰芳老境里的妩媚,竟有不着力处的力量,风骨之美尽显。而姨婆婆的绣针附着新图景。绣面脱离传统模式的拘囿,进入更新的广阔空间,如昆曲旦角儿翠笛亮嗓,轻扬媚态。相比之下,我更惜花满旧枝的洒然。所以将她们的绣品,一件件铺散开来,浓浓淡淡,洇开或凝结,掩不住的柔雅。她们三姐妹“妙手丹青浑自然”,是过去与今天的繁华盛世,是老戏里的一抹青色,镶金嵌银,点缀袁氏家族女红的舞台。


回眸之处,天上人间。悉数袁氏姐妹的金粉烫花,仿佛聆听巴赫的小提琴曲《恰空》。简洁的音波,将她们长长的绣品放入,呈现如此舒缓旋律般的高光,有着她们人格一样的包容和淡泊。


彩霞挂天边,又见燕归去。我带着绣品离开故乡。完成心愿的畅然,助我脚步轻盈。“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的轻傲,度我长长的旅程。行李箱里的绣花,从此被时光恩宠,没有凋谢的酸楚,透着季节的散淡,意味深长、弥久历芳......

image.png


方华敏:湖北枝江人。喜欢读书写字。有作品入选散文年选、《中学生阅读》《新作文》。著有散文集《年年此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