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论述
1942年10月14日
《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历史教训》。社论指出:希特勒的实力和他的野心之间的矛盾,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个矛盾,表现在他采取避实击虚政策上面。一切他所避开的地点,都成了红军向他进攻的出发点。这样将迫使希特勒最后地放弃他的一切战略进攻。社论最后指出:整个苏德战争已经证明:只要人们不对法西斯讲慈悲,就是说,多一点勇气,法西斯就会失败的,这就是历史的教训。日本的实力与他的野心之间的矛盾,也是一定要把日本法西斯压得粉碎。
1950年10月14日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电报通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指出: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平壤美军、元山伪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薄之一路。现在的决心是打伪军,也可以打某些孤立的美军。美军现尚停留在三八线,它进攻到平壤需要时间,由平壤再向德川进攻又需要时间。如平壤美军不向德川进攻,元山的伪军估计也难于单独进攻,这样就给我军的开进及修筑布防的时间。我军决于十月十九日开动。为着准备在十一月内在敌进攻德川区域时打一个胜仗,我们决定还是出发二十六万人(十二个步兵师、三个炮兵师)均开进为好。
1951年10月14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电。电报指出:中央对于志愿军全体同志在志愿军党委和彭德怀同志的领导下进行了一个整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表示欣慰与慰劳。目前的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争取最后胜利。目前国内情况很好,全党及全国人民热烈支援你们。国际形势也于我们有利,敌人困难甚多。我们也有困难,有些是很大的困难,但是可能克服的。只要同志们继续努力,并和朝鲜同志始终团结一致,最后胜利是可以取得的。
1982年10月14日
邓小平同宋平谈“六五”计划和长期规划问题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能源不够,不仅是“六五”期间的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问题。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他在谈到加强科技队伍的管理时指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现在科技人员一方面很缺,另一方面又有很大的窝工浪费,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现象很严重。这样的管理形式不行。怎样打破军民界限、部门地方界限,合理使用,把全国的科技人员使用起来,并且使用得当,是个很大的问题。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第一位的就是科技队伍的管理使用问题。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对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要放手提拔,在工资级别上破格提高。招聘也是个办法。我们要开一条路出来,让有才能的人很快成长,不要老是把人才卡住。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这篇谈话的要点以《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002年10月14日
江泽民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时,谈到当前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问题指出:世界正处在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多极化,一个是经济全球化。这两个趋势的发展都是漫长曲折的进程,中间也可能会有反复,但这个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用辩证的观点看,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他谈到全球的发展问题指出:从战略角度看,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可能长期建立在少数国家富裕、多数国家贫困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补充动力,开拓市场。一个发展不平衡的世界难以形成持久的和平与安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也是二十一世纪新格局的一个重要特征。他谈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指出:不同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优劣高下之别。文明的差异不是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是世界交流的起点。这个世界应少一些对抗,多一些对话,少一些傲慢和偏见,多一些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共同发展进步。这篇谈话的要点以《当今世界的三个大问题》为题,收入《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党史回眸
1950年
10月14日 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到1957年冬,治淮工程初见成效。
1979年
10月14日 中共中央批转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文件《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并发出通知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
历史瞬间
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图为毛泽东关于治理淮河的题词。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