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镔(1907—1931),字鑫臣、利生,乳名宽心,枝江市百里洲镇坝洲村李家湾子人。
李先镔家境殷实,幼年即入私塾,后到枝城、江口、荆州、鄂西施南求学。求学期间,接受新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7年,李先镔回到家乡百里洲,经中共地下共产党员周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枝江早期地下党组织“鲍文清支部”的骨干成员。他在坝洲尾子李氏家庙高山寺以教书先生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组织成立地下农会、妇教会、青年团等组织。白天在庙里教书,晚上在李家湾至鲍家河、偏洲林家垴一带的高粱地、芦苇荡、老树林里,组织农会、妇教会、青年团等组织的骨干开展革命活动,并组织发动各进步组织骨干成员在百里洲广大贫苦农民中,宣传中共政治主张,宣讲革命道理,经常夜里在地主家门口张贴“有钱人不要笑,没钱人不要愁”“打倒土豪劣绅”“打倒恶霸地主,均分田地”等宣传标语。
1930年2月16日(民国19年农历庚午年大年三十)夜里,县保安团团总黄凤麟带领30多名全副武装的团丁到百里洲企图围捕李先镔。李先镔在同志们的掩护和老百姓的帮助下,连夜渡江北上。到安福寺地区后,李先镔担任中共松枝宜中心县委宣传部长,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底,李先镔在安福寺因叛徒出卖而被捕,他拒不投降,在瑶华太和场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李先兵(1910.04—1980.02),原名李承志(智),枝江市百里洲镇葵兴村人。
1930年,李先兵完成小学学业,因思想进步,抨击当局黑暗统治,而被国民党当局限制升学。为实现报国夙愿,1931年,李先兵用族侄李先镔(革命烈士,1931年牺牲)的小学毕业证报考了省立荆州第八中学。入学后,李先兵将自己的名字“李承志(智)”改为“李先镔”,不久,再将“李先镔”改为“李先兵”,意即继承先烈遗志,誓做革命先兵。从此,“李先兵”这个名字,伴随他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革命征程。
1931年,日本侵占了东北三省,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李先兵在省立荆州第八中学主编《拂晓文艺》,宣传进步思想,呼吁社会改革,唤起民众抗日,在荆沙一带学生中很有影响。1935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各地学生纷纷响应。李先兵被选为“荆沙学生联合会”主席,组织和领导同学们上街游行,声援北平的学生运动,并到沙市码头日本领事馆前示威。1936年1月,李先兵组织学生罢课,反对亲日派头子杨永泰任湖北省主席,“拒杨”斗争最终取得胜利。1936年3月,校方以“破坏教学”为由,将他开除。
离开省立荆州第八中学后,李先兵又先后在上海正风中学、武汉育杰中学读书。1937年,李先兵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他们组织抗日救国歌咏队从武昌沿长江到黄石,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5月,李先兵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学习结业后回到枝江,先后在江口小学、董市小学任教并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在江口、董市、刘巷等地秘密设立工作团分团部。这期间,他组织从省城、荆沙、宜昌等地回乡的学生开展驱逐百里洲区反动区长郑斗南的运动,迫使郑斗南下台。1938年夏,李先兵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自己的理想和生命与共产主义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一时期,李先兵在江口、董市一带发展党员,动员群众,利用社会关系组织革命武装,动员青年农民接受军事训练,准备开展游击战争。国民党枝江县当局发现了李先兵等的革命活动,通令全县停止录用李先兵,并将其赶出枝江县境。在敌人的迫害下,李先兵只得离开枝江到重庆,在中华大学读书。1939年底,根据党组织指示,李先兵、周绍汉等再次返回枝江百里洲,准备拉起抗日武装渡江北上,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0年8月,周绍汉在枝江宝筏寺惨遭日寇杀害,枝江抗日敌后游击战争受到重大影响。
1940年底,李先兵在中共地下交通人员的帮助下,辗转到钟祥县石牌地区,参加新四军第五师襄西独立团,开始了其戎马生涯。
李先兵到襄西抗日根据地后,任新四军第五师襄西独立团政治宣传科副科长。1942年调十四旅政治部任宣传科长。1943年3月,任第三军分区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43年秋,任第三军分区直属教导大队政委。1944年春,襄南地委决定李先兵任路南县委书记,率襄南三团和三十三团,开辟汉宜路南地区(包括沙市以西、宜昌以东、长江以北、汉宜公路以南地区)。他带领一部分部队活动于沮漳河两岸,配合中共荆当县委开展对这一地区的几股土顽的统战工作,在江陵的双冢祠、当阳的草埠湖、枝江的风台等地建立抗日政权。1945年初,李先兵任襄南军区教导团副政委,培养和轮训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和地方干部。1946年6月,已调至中原军区干部大队的李先兵随部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在王家店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实行战略转移至鄂西北,后调十五旅在武当山一带活动,旋奉命转移至陕南第五军分区,创建秦岭中部根据地。1947年2月,在中原局党校任教育科长,是年6月,调十二纵队三十八团任政治处主任。1947年底,李先兵随部队重返襄西支队,开展开辟根据地工作,先后任中共荆(门)钟(祥)宜(城)县委书记、中共江枝宜(江陵、枝江、宜都)县委书记。1949年5月,中共江枝宜党组织分开建设,枝江单独设立县委,李先兵任中共枝江县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先兵任第一任中共枝江县委书记。1951年,李先兵调任宜昌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宜昌日报》社社长。1952年调北京,先后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宣传组组长、文化教育组组长,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副馆长,文化部民族文化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等职,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