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 | 宜昌枝江:推行“14580”模式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2021-05-12 10: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新要求,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这都为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背景缘由

2020年,湖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全省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电视电话会等会议相继召开,对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制定了一揽子治理措施,形成了“1+1+N”的政策矩阵。枝江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宜昌市相关精神,针对基层治理的短板弱项“对症下药”,创优组织体系、整合资源力量、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将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与“三在”工程融合融通,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始终,切实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推行“14580”模式,协同建设美好小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能力提升、保障有力。

短板弱项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弱项,亟待通过有力措施,将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拉长、弱项变强。

(一)街道改革亟待深化。街道的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没有完全集中到抓基层党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以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等方面上来,需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街道的权责还不够明确,没有形成职能部门职责下沉准入制度。街道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部门分散、人员不足等问题,难以形成联合执法合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和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不够完善,发挥作用不充分。

(二)治理单元不够精细。主城区社区管辖范围普遍偏大,比如马家店街道七口堰社区管辖居民7220户。城市社区网格划分普遍较大。据统计,枝江市城市社区平均一个网格457户951人。由于网格划分过大、分布不均,网格员对网格内群众不熟悉,对居民基本信息底数不清,联系群众不经常,服务管控难度大。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组建率不高,小区治理没有形成合力,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代表协调联动不足。

(三)治理模式因循守旧。各部门和街道抓基层治理各自为政,力量资源统筹不够,社区调动在职党员进社区、进小区等载体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各地各部门没有形成合力。社区干部忙于政务性工作,而且往往是“单打独斗”。统筹整合辖区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民警、志愿者等力量共建共治不够,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不精细、循环不通畅。应用新技术服务群众不够,基层“智治”更多局限于“点”上,部门之间数据、信息整合共享不够,没有形成闭环。

具体做法

为了有效解决党建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枝江市按照省委、宜昌市委部署,结合外地经验,全面推行“14580”(谐音:有事我帮您)治理模式,着力构建为民服务解难题的长效机制,协同建设美好小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突出党建核心引领。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要素,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始终。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书记工程”,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推动重点工作,实现领导包联社区全覆盖。成立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工作小组,下设7个工作专班,定期研究解决问题。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落实”活动暨“百日攻坚”行动,市领导领衔14个重点课题,到社区调研30余次,形成调研成果10余篇,指导推动15个小区示范点建设。健全“街道党工委(大工委)—社区党委(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联户长)”五级组织构架,凸显各级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小区)上”。全市成立小区党支部165个、业委会112个,引进物业服务企业112个,物业服务覆盖112个小区。

(二)聚焦聚力“四抓四强”。聚焦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个层面,做到“四抓四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动力主轴”。抓街道强职能。把街道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上来,推动街道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沉。街道设置“六办三中心”,市级调剂行政编制1名、事业编制17名,下放转隶24人,选派2名市直机关干部到街道工作,9名年轻干部全脱产参与社区工作。市财政每年新增保障经费7000万元支持街道改革建设,确保街道有权、有人、有钱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抓社区强协同。按照“便于自治、便于生活、便于管理”原则,将社区按照3000户左右标准重新划分,在原有11个城市社区的基础上,新增4个城市社区。同时,根据新的社区设置区划,按照200-300户左右标准重新划分网格,新增85个网格,新增社区工作者81个,实现网格划分和治理的标准统一,规范合一。按“四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套改,社区工作者人均年收入增长2829元。推进一社区一警(辅)试点,选聘法律顾问,每月到社区服务不少于1次,所有社区全覆盖。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力量下沉社区,3356名在职党员干部到单位联系社区报到,5296名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领岗548个,参与服务11575人次。深化志愿服务,建立城乡社区志愿服务团队230个,社区志愿者75876人,服务总时长达2.5万小时。抓小区强服务。坚持党建引领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深化“红色物业”,统筹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业委会、物业管理人员、下沉党员干部、民警、社会组织人员、法律顾问、居民骨干10支队伍,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小区治理。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协同共建四好四美四强“美好小区”。评选一批“家风家教好、邻里关系好、爱护环境好、热心公益好”的“四好”家庭,“环境美、生活美、文化美、和谐美”的“四美”楼栋,“组织队伍强、运行机制强、服务管理强、综合保障强”的“四强”小区,打通服务城市居民的“最后一百米”。目前,在每个社区确定1-2个“美好小区”建设示范点,计划今年评选35个“美好小区”并进行授牌奖励,以后每年评选一批进行授牌奖励和动态管理,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美好小区达到60%以上。抓楼栋强效能。把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楼栋、巷道,选优配强楼栋党小组长、联户长,开展“居民积分、星级评价”,搭建互联互助平台,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提升治理效能。以楼栋、街巷为单元划分854个联户网格,每个网格明确1名联户长,开展组团式、精细化服务,实现多网合一、多员合一。推选联户长(楼栋长、巷道长)854人、党员中心户1299户,使“有事找组织”逐步成为社区居民的广泛共识。

(三)凝聚基层治理合力。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办实事,串联推动系列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落地见效。一是推进“五方联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加强与小区(片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代表的沟通互动、信息互通,收集社情民意,对接居民需求,精准提供服务。实行收集意见、确认议题、联席会议、制定方案、推进落实、效果评价“六步议事法”,通过联席会议解决系列问题,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小区治理。通过“五方联动”,信息互通、集中研判、分类处置,实现群众诉求早知道、早研判、早解决。七口堰社区试点以来,为居民收集解决诉求25件,社区信访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7件、下降率55.5%。二是推行“一事办结八步工作法”。通过“联户结亲、居民呼叫、受理研判、分类办理、社区协同、街道兜底、反馈告知、监督评价”八步工作法,建立解决居民诉求的闭环工作机制。其中“联户结亲”主要是由小区党组织成员、下沉党员干部、网格员、物业服务人员、联户长、志愿者等“红管家”队伍进小区,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居民呼叫”通过街道“有事我帮您”服务热线(0717-4214580)、网格(小区)微信群和“红管家”队伍等途径实现。受理研判、分类办理主要由“红管家”队伍中的网格员、联户长等骨干成员完成。社区协同和街道兜底主要针对“红管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级处置,由社区“大党委”、街道“大工委”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反馈告知、监督评价主要是解决问题过程中请居民参与、监督,提升群众满意度。三是实现“三零目标”。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实现“服务零距离、居民零投诉、社区零事故”目标。“服务零距离”就是推行“党员联户、网格服务”,把党群服务站建在小区内,打通居民服务“最后一百米”。“居民零投诉”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育壮大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通过各类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社区零事故”就是推行“一格一警一律一医”,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探索启示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要做强镇(街道)、夯实村(社区),推动基层治理具体化、路径化、制度化,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必须牢牢抓住党建核心引领,系统谋划推进。牢牢把握“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总要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广“14580”治理模式,协同共建美好小区的总体治理思路和目标,为推进枝江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枝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场,做优精细服务。把夯实社区作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把牢“定盘星”,筑好“压舱石”。按照“便于自治、便于生活、便于管理”原则,对城市社区进行优化重组,重新划分网格,划细划小治理单元。要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及社会组织建设,建立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由市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制度。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明确四类岗位18级等级序列及薪酬系数。把“党员联户、网格服务”作为承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载体。按照30-40户标准,物业型社区(小区)以楼栋为单元,杂居小区以街巷或楼栋为单元进一步细分单元,划小联户网格。每个联户网格设联户长(楼栋长、巷道长、门店长)1名,开展组团式、精细化服务。

(三)必须注重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资源、力量向基层下移,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骨干“五方联动”机制。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治理的长效机制,推动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长效化。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重点培育慈善公益类、生活服务类、社区管理类等组织,推广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将社区治理力量下沉小区,整合网格员、物业管理员、志愿者、社区民警和居民骨干等多方力量,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百米”。

(作者:贡维金,系宜昌市枝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来源:湖北日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