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枝江!

2021-01-13 09:48  

1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推进沿江岸线治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产业更优 江水更清(倾听·关注江河生态保护)》,报道枝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化工企业搬迁转产

在湖北宜昌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一座座现代化厂房依次排开。向东而行,湖北山水化工有限公司一期搬迁厂房映入眼帘。新厂房已基本成型,左边是高塔耸立的精细化工厂区,右边是厂房林立的烧碱厂区。“我们从2018年3月开始整体搬迁入园,新项目已经陆续投产了。”公司总经理曾晓兵介绍。



2017年,宜昌市开始破解长江“化工围江”的难题,推进长江沿岸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枝江市也成立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指挥部,与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专班合并办公,推进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对于搬迁,企业当时也很犹豫。曾晓兵说,在枝江市政府组织公司负责人到江浙学习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经验后,公司分析了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看到了公司的成本、技术、产品等传统优势渐渐丧失,最终还是下定了搬迁的决心。



随后,公司一方面在宜昌市的众筹方案下解决了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公司转变发展方向,推动主要的烧碱产品从工业级升级为食品级,并且进军医药、农药中间体领域。

搬迁后的湖北山水化工有限公司升级了设备。曾晓兵说,一期厂房顺利运行后,公司一年的利润将比转型前提高近一倍。

如今,姚家港化工园已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打造出了20条成熟的高端产业链闭环,基本实现了废物的“全利用”和“零排放”。



枝江市对照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要求,坚持34项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船舶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等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相关部门主动为涉及“关改搬转”的沿江化工企业上门提供服务。枝江市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负责人说,“关改搬转”将给化工企业带来全面升级、集群腾飞,同时也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全文如下


推进沿江岸线治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产业更优 江水更清(倾听·关注江河生态保护)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2日   第 07 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长江黄河,流域面积广,如何上中下游协同联动推进生态保护?如何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即日起,本版推出“倾听·关注江河生态保护”系列报道,聚焦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措施及成效,敬请关注。

  ——编 者

 

  核心阅读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5年来,沿江各地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升级、治理污染、搬迁转产,既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提升效益,又促进生态环境修复,让一江清水真正惠及百姓。

 

  “你们快来看看,我这新家怎么样?”65岁的江苏南通市民吴湛,领着记者参观他的新家。打开窗户,伴随着清新的空气,绿意盎然的五山风光和奔流不息的长江映入眼帘。

  2020年1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听取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介绍,对南通构建生态绿色廊道的做法表示肯定。习近平总书记说,40多年前我来过五山地区,对这里壮阔江面的印象特别深刻。这次来,看到经过治理,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滨江生态公园。

  推动港口提档升级

  黄泥山、马鞍山、狼山、剑山、军山等五山临江而立,江苏南通五山及滨江片区占地面积近20平方公里、江岸线14公里。

  临江临海的南通,港口是发展引擎,造船、化工等产业沿江聚集。由于历史原因,五山及沿江地区资源多头管理、质态不优,港口产业单一、效能偏低,散货码头设施老旧、生产工艺落后,能耗污染大,港城结合地带成为脏乱差的集中区域。

  “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曾是当地百姓的切身感受。吴湛的老家紧邻江边水泥厂和港口堆场,“以前,空气中经常飘着黑色黄色的颗粒,大家不敢开窗晒被。”吴湛说。

  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介绍,2016年以来,南通坚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进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与保护。

  以南通港的整体搬迁、提档升级为突破口,南通引导沿江数百家散乱污企业有序退出、腾笼换鸟。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拆迁河道周边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清理沿线港口货运功能地带和修复岸线12公里。2018年,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实现了“山畔嬉江水、江上揽五山”的生态修复目标。

  两年前搬回到原址,一年前装修入住,吴湛的新家依然在长江边上,但是今非昔比,步行数分钟就到了滨江公园。

  腾出滨江空间,造绿地、建公园,这样的做法在江苏沿江并不少见。2016年以来,江阴主动调整港口功能,将码头、工厂、轮渡等生产岸线退让搬迁,将23.4公里港口岸线主动压缩到16.85公里,仅占长江江阴段岸线的48%。

  江阴市民陈婷介绍,原来沿江一带都是厂房和码头,长江和老百姓隔着一段距离;现在这里建起了公园,老百姓可以随时到江边观光,在公园散步和跳舞。在江苏的许多城市,江边的景观都得到了有效的整治修复,沿线景观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污水处理优化水质

  长江上游,重庆忠县,又是一个艳阳天,杨承孝走在黄金河边。身畔河水哗啦啦地淌,再流10公里就汇进长江。

  “以前经常是污水直排入江,我们住在这里也觉得不舒服。哪像现在,清亮亮的水,绿幽幽的山,好安逸哦。”杨承孝是忠县黄金镇黄土村村支书,也是这段河的河长。两年来,他眼看着这条长江一级支流一天天由浑变清。

  以前的黄金河,没人管。现在的黄金河,有人护。

  “污水不能排了,垃圾也不能往河里倒了。果园农庄里,化肥农药更不能随便洒。”杨承孝说,一开始,也有人不理解,老习惯改不过来。村里通过组织义务劳动,发动村民一起去清理河道。“自己弄干净的,肯定更有感情。我们每月院坝会也都反复讲政策。双管齐下,大家的责任感就建立起来了。”杨承孝说。

  “黄金河最大的变化,是沿岸乡亲的想法变了。”黄金镇镇长郭小民说,以前大家都觉得无所谓。现在,斑竹村村民王万民不仅把自家的洗车场停了,还主动找到村干部,给自家建了个小型的污水净化池。

  截至2020年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优于国家考核目标4.8个百分点,较2015年上升14.3个百分点。目前,重庆已建成73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2600多座乡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300余艘船舶按要求安装生活污水、污油水处理装置并配备垃圾收集设施。

  去年12月9日,郭小民又来巡河。水清了,岸绿了,鱼儿也回来了。“对沿河两岸100米范围内的300多户居民,我们刚刚进行了改厕改水,生活污水全部接入了污水管网,再不会直排入河。现在我们流入长江的水,更清澈了。”郭小民信心十足,“这个活儿,一定要整巴适。”

  化工企业搬迁转产

  在湖北宜昌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一座座现代化厂房依次排开。向东而行,湖北山水化工有限公司一期搬迁厂房映入眼帘。新厂房已基本成型,左边是高塔耸立的精细化工厂区,右边是厂房林立的烧碱厂区。“我们从2018年3月开始整体搬迁入园,新项目已经陆续投产了。”公司总经理曾晓兵介绍。

  2017年,宜昌市开始破解长江“化工围江”的难题,推进长江沿岸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枝江市也成立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指挥部,与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专班合并办公,推进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对于搬迁,企业当时也很犹豫。曾晓兵说,在枝江市政府组织公司负责人到江浙学习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经验后,公司分析了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看到了公司的成本、技术、产品等传统优势渐渐丧失,最终还是下定了搬迁的决心。

  随后,公司一方面在宜昌市的众筹方案下解决了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公司转变发展方向,推动主要的烧碱产品从工业级升级为食品级,并且进军医药、农药中间体领域。

  搬迁后的湖北山水化工有限公司升级了设备。曾晓兵说,一期厂房顺利运行后,公司一年的利润将比转型前提高近一倍。

  如今,姚家港化工园已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打造出了20条成熟的高端产业链闭环,基本实现了废物的“全利用”和“零排放”。

  枝江市对照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要求,坚持34项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船舶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等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相关部门主动为涉及“关改搬转”的沿江化工企业上门提供服务。枝江市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负责人说,“关改搬转”将给化工企业带来全面升级、集群腾飞,同时也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