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 五年再上台阶

2020-11-17 10:20  

天更蓝  山更绿  水更清

本报记者  寇江泽  孙秀艳

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紧锣密鼓开展。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的第一批警示案例中,中铝广西稀土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严重污染当地环境,中国建材集团浩源水泥有限公司污染物长期超标排放。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两家央企毫不留情,表明了中央坚持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以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制度,立规章,搭建“四梁八柱”,最严密法治护航绿色发展。

环境有价,损害担责。浙江平湖一印染公司因私设暗管排污、篡改监测数据,去年底被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缴纳罚款24万余元,用于当地生态环境修复。

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从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到民法典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聚焦47项具体改革任务,出台60多项相关配套制度,搭建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构建起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治污染,调结构,紧盯问题攻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今年4月,山西太原港源焦化有限公司运行20年的焦炉被关停。攻坚结构性污染,太原市10月底前将完成全市4.3米焦炉和热回收焦炉淘汰压减任务。

5年来,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污染防治方式不断创新、领域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2019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和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43%和73%,重污染天数下降81%。蓝天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好,生态越来越美。

——划红线,拉清单,筑牢生态屏障,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

为守护官厅水库一泓清水,建设好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河北怀来主动把水库旁的建设红线,从原来的海拔482米等高线,又向四周后退了30米到100米,远高于水库建设边界的479米高程要求。

前不久,继重庆、浙江、上海后,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南发布“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初步建立起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我国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约25%陆地国土面积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陆地国土面积18%。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十三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逐步走向共赢。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实力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分别增长37.2%、33.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8、28.0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继续下降,降幅达2.6%。

绿色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我国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表示,我们要紧密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谋划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倒逼作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多桑——

看到雪山下藏羚羊回来了

本报记者  徐驭尧

从老家搬到拉萨,多桑最初有些不适应。

曾经,他的家在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海拔超过5000米,属于羌塘草原核心区。在那里,多桑是一个赛马能手,总被挑去参加乡里的赛马活动。当马儿奔驰,看着成群的牛羊、辽阔的草原,他的心里踏实而满足。

2018年,西藏实施极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6月,多桑和家人搬到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乡。搬迁了,生活也变好了。有崭新的房子、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

第二年夏天回到老家,多桑发现家乡也发生了许多可喜变化。原先的围栏被拆除,曾经的牧场被废弃,过去需要多桑牧养的牛羊已入股合作社,为减轻草场压力,牲畜量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藏羚羊、岩羊、野牦牛、野驴、野兔。

“很多我小时候常见、后来却逐渐稀少的野生动物,如今又在玛依雪山下奔跑了。”多桑说。随着乡亲们搬离,这里的467.79万公顷土地被腾退,其中草场面积17.82万公顷,通过深入实施退牧还草、清退围栏等工作,羌塘草原将再度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在拉萨,政府帮助多桑找到一份新工作,在“象雄美朵”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表演马术——这里山清水秀,是拉萨周边郊游度假的好去处。在园区,多桑熟练地表演着各种高难度动作,仿佛又回到当年那个驰骋草原的少年。

多桑说:“能骑马,收入还能更多,这份工作我很满意。其实靠山不用‘吃山’。”在新的赛场上,他信心十足。

和煤打交道十多年,赵路航——

感受着绿色生产的舒适

本报记者  乔  栋

13年前,赵路航每天的工作苦又脏。

他原来是山西晋城一家煤化工厂的原料操作工。“每天和煤打交道,”赵路航说:“开铲车把煤运到车间,一个班下来,一身煤灰、一张黑脸。”车间里上千个阀门全靠手动,还要清理皮带、打扫卫生……

最难闻的,是弥漫在车间里的臭鸡蛋味。老师傅们说,这是硫化氢。他特意上网查询,发现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眼、呼吸道有危害。

3年前,当晋煤集团新建的华昱煤化工厂向他发出邀请时,他没有犹豫。

这里,2200亩的厂区,整齐的厂房,宽敞的道路,还有绿树、红花。川流不息的运煤大卡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8.5公里长、直接连接矿井与车间的运煤“空中走廊”。

现在,赵路航每天仍然和煤打交道。但和之前却有天壤之别,绿色生产带来的舒适让他感受很深。

“每天坐在操作室内,动一动手指,就能操控高40多米,长100多米,每小时堆取1500吨煤的设备,给气化车间源源不断输送燃料。”赵路航说:“现在不像过去一身灰一脸黑,衬衣穿几天还挺干净。”

和更清洁工作环境、更智能作业方式一起改变的,还有更科学的循环利用模式。

4台航天粉煤加压气化炉是核心设备,通过这里,煤经过气化进入下一步工艺流程,最终变为甲醇,实现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同时,以前被用来掩埋、制作煤球的废渣,也得以重新进入循环流化床锅炉,为全厂车间设备运转提供动力热能。整个过程中,废渣能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最近,已是熟练工的赵路航被公司提拔为车间班长,干得更有劲头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7日 02 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