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枝江市民 紧急通知!远离野生毒蘑菇!

2020-05-30 15:28  

近年来,宜昌市内发生多起食用野生蘑菇导致的食物中毒甚至死亡事件,近期,我市马家店、安福寺、顾家店等地出现多人食用野生蘑菇后入院抢救的病例。

随着近日气温升高,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导致的中毒事故易发多发,毒蘑菇含有多种毒素,毒性强烈,可损害肝、肾、心脏及神经系统,误食毒蘑菇极易造成残疾甚至死亡,为了您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请远离野生毒蘑菇,做到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

一、正确认识野生毒蘑菇

野生蘑菇分布广泛,生长环境呈多样性,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找到,以草原、树林地带最为多见,尤其山区农村都会有毒蘑菇生长分布。蘑菇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以6-9月最多,雨后天晴最为多见。野生蘑菇种类繁多,目前研究发现的有毒蘑菇就有400多种,常见的毒蘑菇有毒鹅膏菌、白毒鹅膏菌、鳞柄白毒、肉褐鳞小伞、毒丝膜菌、细鳞线膜菌、秋盔孢伞、条盖灰孢伞等。食用毒蘑菇可致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

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外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即使是真菌专家也难以仅靠外形特征分辨开来,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才能鉴别,仅靠肉眼和民间土法极易误认。

二、对野生毒蘑菇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不知道野生蘑菇可能变异而产生毒性。蘑菇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而是一种微生物。无论是野生蘑菇还是食用菌,都属于微生物中的真菌。通常我们可食用的菌(比如香菇等)其实是真菌的子实体。菌的繁殖生长难于控制,我们在实验室都常会发现普通食用菌与有毒菌发生混杂而导致变异,大自然中的野生菌就更可能发生变异,从而由无毒变为有毒。

误区二:仅凭经验判断是否有毒。凭颜色、生长地带、汁液判断,与银器、大蒜、大米、灯芯草同煮致后者变色或高温烹煮可去毒等民间土法都是不科学、不正确的。

误区三:错误判断野生毒蘑菇的毒性。有人错误认为毒蘑菇的毒性不大,即使中毒也不是小事。其实有些野生蘑菇毒性很强,几克甚至几毫克就可以让一个成年人中毒死亡。另外,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野生蘑菇和食用菌营养差别不大,没必要为了追求所谓营养价值而冒生命危险。

三、误食野生毒蘑菇的中毒表现

误食毒蘑菇后的中毒的症状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通俗地说就是会出现恶心、呕吐、流口水、流泪、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甚至可出现呼吸抑制、急性贫血、溶血、黄疸等肝肾损伤之类的严重症状。

四、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怎么办

一旦不慎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野生蘑菇,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催吐并赶往医院接受救治。特别提醒一下,要保存好食用剩余的野生蘑菇样品以供后续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及时就医很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毒蘑菇中毒可能存在“假愈期”。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中毒病程中,患者常在早期胃肠道症状好转后,不再有任何中毒症状,或者自觉康复,此期一般持续1-2天,医学上称之为“假愈期”。“假愈期”常会让人忽视病情的严重性,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各类食品生产经营户在购买食品原料时要认真查验,严格索证,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食品原料,不得加工和食用野外采摘的疑似有毒蘑菇及植物。发现疑似毒蘑菇及有毒植物的要及时处理销毁,严防其流入餐桌,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乡村诊所要加大对医疗从业者救护知识的普及力度,加大对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对误食毒蘑菇中毒的患者要及时采取科学救治,保障人们群众生命安全。

老师和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科普教育,让孩子熟知野生毒蘑菇的危害,做到不采、不食野生蘑菇,远离安全风险。

提醒!

请广大市民朋友提高警惕,

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

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

也不能放松警惕,

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不要轻易食用。

来源:健康枝江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