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枝江》——炊烟 炊烟

2019-11-04 08:29   枝江市融媒体中心  

欢 迎 收 听

08:10 15:00 17:45 20:00 22:15

调频94.9兆赫

期待您就是下一个朗读者!

————————

炊烟 炊烟

作者 行悦 朗读 古杨

炊烟越来越淡了,炊烟的记忆却越来越浓了。

马德说:炊烟是可以散去的,但根是散不去的……阡陌流年,如梦浮生。走得远了,根还留在村庄,那根细细的线就会越拉越紧,紧得常常会让人心底生疼。

我会忘记了炊烟的味道,却怎么也不会忘记炊烟的柔然。是柴火燃起的才是炊烟,是白色的才是炊烟,是飘着淡饭青菜香味的才是炊烟。它悠然在黄昏,升腾在屋后,游走在低空。烟囱是砖做的,红砖,也有很少的青砖,或者是讲究的人家外面砌了灰白的水泥。不论是什么颜色,炊烟爬出来的地方都是黑漆漆的,像是爷爷生火时烤糊的红薯皮,或是粗心的媳妇锅底粘着的糊锅巴。不论是红薯皮或是糊锅巴,总是黑黑的,总是硬硬的,但又是香香的。

从这样的烟囱爬出来的炊烟,在烟囱口略微游移一下稍作调整后,刹那间轻盈得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袅袅的,娉婷的,婀娜的,甚至是妖娆的。白色的长裙似雾似纱,柔软的腰肢袅袅娜娜,随风摇曳,缓缓升腾。穿过邻居家的竹林,绕过巷子里的老树,竹林里有几只鸟跟着飞出来,站在老树的树梢上和小女孩一起看着炊烟妖娆的身姿。看她从一柱慢慢弥散,慢慢旋转,斜斜地,低低地,优柔着,妖娆着,一缕缕,一丝丝,有的渐次散开去,有的与白云交织成一团。巷子里的小女孩,脖子也仰酸了,找不到炊烟散开去的踪影,最终只能看到白云怡然飘忽。我时常偷偷地羞红着脸想,我以后嫁人时穿的婚纱一定是这个样子的吧,那样的绵软,那样的柔美。想着想着,小小女孩就枕在炊烟的柔软中入梦去……

我不是因为思乡才思念炊烟。我想念奶奶做的半干咸鱼。小时候的我很乖,不会跟着别人家的孩子玩泥巴,打弹珠,爬牛棚。我喜欢野花丛中看白色的蝴蝶臭美,或是看胖圆的蜜蜂劳作;我喜欢看夏天的雨前蜻蜓低低地飞翔,或是看蚂蚁成群结队地搬家;还喜欢看硕大的肥苍蝇在玻璃上乱撞,看邻居家的男孩子玩得像泥猴一样被妈妈揪着耳朵教训……

奶奶做好不放葱蒜的半干咸鱼后,就会站在屋后的烟囱下大声叫着我的乳名:乖乖,吃饭咯——!叫声拖得长长的,充满着炊烟一般绵软悠长的韵味,又像炊烟一般慢慢弥散开来。而就在屋旁巷子里的我会等叫声的余韵消失后瞬间出现在奶奶眼前,在奶奶如菊花般的皱纹里品尝刚出锅的美味。奶奶夹好两大块鱼放在小碗里,余下的会再回锅,加上葱蒜作为家人晚间的菜肴。如今奶奶的叫声只能出现在梦里,时常从梦中惊觉:奶奶的半干咸鱼做好了。醒来,却是泪湿半枕。

十五岁那年,我离开了村庄,我就像袅袅上升的炊烟,漂出去了。是的,漂出去了。走出去,我就是在漂泊,我就注定在漂泊了。十年,二十年,我越走越远,越漂越久。在别人的土地上,走自己的路,而自己的话,却被包围最终被同化在陌生的语言中,除了自己坚守的心,我正在一点点地被融化,被异地的风,被异地的水。但是我时常会想起的炊烟,在斑驳的“唐人街”牌匾中,在中餐馆里飘出的香味中,在妈妈电话的乡音中,在我手里裹粽子的棉线中,在压箱底的旗袍中,在偶尔的睡梦中……

我承认,我无法活得像浮萍一样潇洒,它可以连根都不要,我无法做到,我无法像浮萍一样,无法随遇而安。但是我又像浮萍一样在漂泊,每漂泊到一处地方就要驻扎下来,学着随遇而安,学着把它作为自己的家,然后安慰自己:我心安处是故乡。我不是思念故乡,我只是想家了,想念日渐老去的爸爸妈妈了。想念风中的白发了。是的,我很想,很想,会笑着想,会流着泪想,会在醒着的时候和睡梦中想。

马德还说:“其实,只要我摸着炊烟回去,我就会找到我的村庄,我的屋子,还有那一地的鸟声,还有站在大门口,手搭凉棚,向远方遥望的母亲。”我想回头,却不敢回头,我怕找不到炊烟的方向,我怕摸不到炊烟的柔软。我怕,村庄里的炊烟已经散尽了。这样,我就找不到我的村庄,看不到我的老屋,听不到鸟声,还有,两鬓斑白的双亲。我怕,怕我是一屡飘得太远的炊烟,远过了母亲呼唤的声音,远过了村庄的温暖,远过了黑发到白发的距离。

炊烟是风景,是童年,是父母的黑发,更是一段如歌的岁月。

我想,我还是留着炊烟的记忆吧。

————————

作者 程江华



澳大利亚维州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悉尼雨轩诗社主编

大洋传媒记者

一个出身于幼教的伪文青,一只往返于南北半球的候鸟,也是一枚附庸风雅的伪小资。行者心,处处景。行无疆,悦无疆。

(责任编辑:石青)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