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走过辉煌70载,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以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枝江融媒(记者 杜伟)董市镇高石岗村村民易振英患有肺气肿十多年,每年都需要住院治疗。过去,她要在老伴罗文付的陪同下奔走数十公里前往城区医院,而自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实施之后,她主动选择到离家更近的镇卫生院住院治疗。
“以前在人民医院住院,住11天费用大概2000多块钱,现在在镇医院住院11天费用只要500多块钱,但是药单子都是一样的,镇医院的卫生条件都很好,服务态度也很好,医生护士及时帮忙解决问题。”罗文付说。
近年来,我市各地的医疗机构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村卫生室环境好了、常备药多了,村民通过“网医通”足不出户就能“看”名医;乡镇卫生院增加了很多新设备,市级专家常态坐诊,疑难病症远程会诊,有的乡镇卫生院还建起中医馆和健康小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市级医院的诊疗手段不断丰富,医疗服务更加精确、便捷、优质……“医病适配”让“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极大的改善。
董市镇卫生院院长方克明介绍,在枝江市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后,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就能得到很好的整治,群众的医疗费用明显下降,参保城乡居民在卫生院住院期间住院起付线只有200元,远低于上级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500元和1000元,且住院报销比例达90%,远高于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75%和60%,住院期间卫生院还免费为患者提供上级医院专家的临床查房和远程会诊服务。
从2012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医共体建设试点,到如今以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上联武汉同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下联7个镇卫生院、180个村卫生室的紧密型医共体,我市医改工作始终追寻着惠民、便民的初心。
为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向基层流动,我市创新实施“总额包干,按季预发,过程监管,结余留用”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和双向转诊费用引导机制,上转病人连续计算起付线、下转病人免收起付线,且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小病、常见病的“基层回流”,让牵头医院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新业务新技术中,市级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显著提升。
为优化软环境,我市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制重构,在医共体内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人员调配、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耗材配送、统一绩效考核和“五通”即人通、物通、财通、医通、利通,让医共体内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基层医疗设施和医疗队伍得以充实,患者在基层能够享受到比过去更好的医疗服务。优质医疗资源的不断下沉,换来的是群众就医满意度的不断上升:截至目前,市域内住院诊疗量增长15%,市域外转诊率下降3.56%,住院综合补偿比上升1.13%,群众看病负担下降1.39%,第三方调查群众满意率上升6个百分点。让群众“少花钱,治未病”已经成为医务人员的共识,而以此为基础的全民健康体系正日益完善。
(责任编辑:石青)